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585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92.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幽默艺术,展现了纪昀的深厚学识及这部作品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两位巨人,合称为"李杜"。本文从艺术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对二人进行比较,认为二人在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上,杜甫略高于李白。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对杜甫“诗圣”美称中“圣”的含义的讨论出发,证明“圣”是对杜甫人格的高度赞扬,通过对杜甫作品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杜甫“圣”的人格精神的内涵。并同时分析了杜甫媚俗的人格缺陷形成的社会背景,证明这并不是杜甫人格特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5.
杜甫在后半期 (即在华州辞官以后 ) ,经常写到回家归国的主题 ,这与其前中期积极仕进、做一代贤臣的情状大有不同。他以自身为观察点 ,一方面叹惋与自己相同命运的才志之士 ,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大唐盛世也同样不能回归的悲剧 ,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高到惊绝的程度  相似文献   
96.
中国历代文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落沉浮之后 ,习惯于将大自然作为身心养息之地。他们常常寻找与其心境意趣相对应的自然物象 ,作为其情感落差的补偿。茅屋、草堂作为一种自然物象 ,经过唐宋诗人心灵流水的过滤 ,具有了丰富的生命意蕴和审美价值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7.
一“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竣 ,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骄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 ,杜甫托物咏怀的诗甚多 ,单只咏马诗 ,就有十一首。这是尤其著名的一首。本诗开首四句 ,先写良马产地及外态特征。一个“锋棱” ,一个“竹批” ,形容刀锋般的躯骨 ,斩竹般的尖耳。两笔勾勒出良马的风姿异独 ,留与读者矫健非凡的印象。如若不用刀锋和斩竹这种蕴藏着锐力的冲击性的形象 ,则可能予人以瘦骨嶙峋的病态感。诗人着意在与写貌传神。“风入四蹄轻” ,“入”字带动出骑马飞跃的晔晔丰神 ,把读者引进骏马迅…  相似文献   
98.
杜甫的诗篇记下了诗人深重的痛苦内容,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国政失策、危机四伏之忧等,他对这些痛苦的解脱方式主要包括:干谒进取;诗酒遣愁;宴游交欢;游仙逃佛等;他的伟大,在于他有以国家之痛为痛,以生民之病为病的崇高情怀;他的痛苦内容,正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最高境界的人文关怀。而其中闪耀的仁爱、人性、人道光辉,又使其超越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局限而展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
边缘焦虑是杜甫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边缘焦虑限制了杜甫对理想自我的设计和追求 ,使其社会生活呈现以官府为中心的显著特征 ;边缘焦虑还培植了杜甫的京城情结 ,促进其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和国家政治生活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0.
清朝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关于忏悔的故事,说有一个大胆书生用酒招待一群饿鬼.其间询问轮回之事,得知他们因生前罪孽深重.已不能轮回成人了,很是不解,因为依照民间的说法.只要能向佛祖忏悔,即能求得解脱。其中便有一鬼向他解释:“忏悔须及未死时,死后无着力处矣。”纪昀借鬼之口向世人讲述了忏悔要及时的道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