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9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51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841篇
理论方法论   327篇
综合类   4040篇
社会学   438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一种概念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球化背景,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概念进行了重新建构。其核心就是“延伸”和“拓宽”现实主义国家安全观。“延伸安全”就是从垂直纬度上将安全的指涉对象从国家向下延伸到次国家和个人,向上延伸到全球和整个人类;“拓宽安全”就是从水平层次上将安全议题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这导致一种对“安全”概念的综合化和多学科的定义。  相似文献   
992.
思维方式在本性上是一种概念系统,概念是思维的要素,思维方式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概念的发展。由于概念自身的凝固性、隔离性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是思维方式变革的动力,而反思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把思维作为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通过怀疑,批判、否定,更新、建构等环节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国家同一,民族多样,这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但是,自民族国家概念传播全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似乎已成为某些人挥之不去的理想模型。"民族等于国家"的提倡者不是将民族置于国家之下,而是让它们完全重合,国家就是民族,民族就是国家。这完全是非生态的思维方式,不符合当下现实,也不符合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994.
智能电网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都梦想着智能电网将对人类社会将带来的种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简要介绍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智能电网的概念以及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人为本”理念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已为许多企业所接受,并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我们对相关概念理解的模糊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已有之”——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我们似乎已深得其精髓;  相似文献   
996.
斯特劳森将对某类殊相识别的可能性作为将该类殊相包含于本体论中的必要条件,他通过说明主谓区分的传统语法标准与范畴标准的一致性来揭示基本殊相的"本体论优先性"。而只有在揭示思想的概念图式的描述的形而上学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其本体论等级论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97.
人类的法治制度实践在文艺复兴之后得以充分展开,但法治精神的种子却在中世纪欧洲即已深深植根。当罗马法规范体系的精致和深邃与经院主义研究方法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欧洲中世纪的大学里相遇,共同促成了欧洲最早的法学教师群体的生成。法学教师们通过重构法治基本价值原则、指导法律规范完善和重塑法律共同体及民众法治信仰等方式,在法治客观价值确立和主体意识养成的双重意义上,为中世纪法治精神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20年代以来,李达始终关注法律问题,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他的法学思想堪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法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具体而言,李达对妇女、劳动解放与立法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宪法的关注和思考贯穿着立足中国现实思考法律问题的理论旨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律现象,考察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他的《法理学大纲》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理论尝试,它以法理学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法理学批判,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和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999.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探讨概念合成理论对矿冶文学戏剧《钢铁夫人》在词汇层、语义层以及语篇层的意义的建构和理解,揭示话剧理解的认知过程,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该话剧情节的发展过程以及剧目之间内在的联系网络.验证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话剧理解的解释力,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在APERC的"4A"能源安全概念框架基础上,提出一个融数量维、质量维和时空维的"2AST"的能源安全概念框架;建立可用性(Availability)、可获性(Accessibili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技术发展(Technology Development)四维度的能源安全评价体系;提出AGA-EAHP-EM-GRA-TOPSIS一种改进的集成评价方法,给出集成算法及步骤,对2001—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可用性、可获性、可持续性和技术发展四大策略,为提高中国能源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