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1.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控制和斗争的历史,而并不是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学家的任意阐释,文学史亦然。不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存在儒家话语霸权,并进而导致诸多怪象:曲解《诗经》的《毛诗序》却成为"千古宝典";西汉居然没有文人五言诗;《史记》甚至没有"墨子传"。中国文学的承传、嬗变与论争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维度,而儒家话语霸权地位的兴衰正是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受各时期不同学术思潮的影响,主流意见的形成,有很强的时段性。20世纪前半叶,受今文经学和“《古史辨》派”“疑古”思潮影响,主流意见是《毛诗序》出于卫宏之手。1980年代初期的研究者,多从宏观上把握《序》、《传》之间的逻辑关系,主张《序》、《传》成于毛亨一人之手。20世纪末,“疑古”作风遭到唾弃,传统的“子夏作《诗序》”说又重新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学艺术思想、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审美标准、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先秦儒学的文艺观 ,同时又从汉王朝统一后 ,思想界出现了“独尊儒术”的局面。以《毛诗序》为例 ,对汉儒们从理论上对先秦儒家关于“诗”的总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一直被视为一部人民性、文艺性的文本 ,其社会人伦性、历史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毛诗序》对此却有充分的揭示。对《毛诗序》的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史实考证、字句解释 ,还应看到它与《诗经》文本本身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毛诗序》作者问题,卫宏作《毛诗序》的观点,受到各种挑战。或以为"卫宏作《毛诗序》非今之《毛诗序》",或以为"《毛诗序》为子夏所作",或以为"《毛诗序》为毛亨所作",或以为"郑玄为《毛诗序》最终完成者",等等。通过分析辩难可知,它们或缺乏文献依据,或存在逻辑错误,都不足以否定卫宏作《毛诗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毛诗序》的写作时代和作者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关于《毛诗》之《大序》的写作时间和作者问题的探讨基本已成定论:是战国初年子夏所作.而《毛诗》之《小序》的写作时间和作者问题还没有形成定论.本文所论的《毛诗序》主要指《小序》.《毛诗序》的主体部分产生于西周和春秋时期,基本资料由周代历任史官完成,最后的整理者是战国初年的子夏.  相似文献   
17.
李世萍 《兰州学刊》2008,(2):174-176
郑玄对《毛诗》大小序作了大量的注释,包括解释字词句、申述序义、补充史实、说明人物和名物制度等,有时还引用经典和纬书。那些不加注的序文则多与郑玄的解《诗》思想吻合。郑玄注序而不加“笺”的事实表明“笺”的体式特点就是表识见于其旁。  相似文献   
18.
毛诗序》从创作论角度重新阐释了“风、雅、颂”,其“六义”说是实用主义的创作论,汉代多种思想文化因素给这种实用主义的创作论的提出提供了契机。《毛诗序》改“六诗”为“六义”以及“六义”排列顺序依旧错综的原因也正在此,关于“变风变雅”,《毛诗序》也是从创作规则改变的角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毛诗序》从创作论角度重新阐释了“风、雅、颂”,其“六义”说是实用主义的创作论,汉代多种思想文化因素给这种实用主义的创作论的提出提供了契机。《毛诗序》改“六诗”为“六义”以及“六义”排列顺序依旧错综的原因也正在此,关于“变风变雅”,《毛诗序》也是从创作规则改变的角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由楚竹书孔子论诗来看,过去人们关于《诗经》的一些争议和疑议可以得到澄清。孔子只按风雅颂来讲授诗的思想内容,而未言及赋比兴,可见赋比兴并非诗之“异体”;关于雅命名之意义的说法中,《毛诗序》讲的合于编诗古义;竹书证明,司马迁关于孔子整理诗的说法是可信的,《毛诗序》与司马迁关于孔子编诗之义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