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3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2971篇
劳动科学   161篇
民族学   7703篇
人才学   399篇
人口学   126篇
丛书文集   5634篇
理论方法论   974篇
综合类   13489篇
社会学   1516篇
统计学   1965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1033篇
  2014年   2258篇
  2013年   1880篇
  2012年   2366篇
  2011年   2450篇
  2010年   2194篇
  2009年   2277篇
  2008年   2698篇
  2007年   2147篇
  2006年   1691篇
  2005年   1857篇
  2004年   1713篇
  2003年   1524篇
  2002年   1174篇
  2001年   1139篇
  2000年   930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刘倩 《阴山学刊》2015,(1):36-40
《银狐》是郭雪波在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整合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叙述常年栖息于科尔沁草原的一只银狐与人类、现实的关系和冲突,构成了小说内在叙事张力。虽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内容、题材和创作方法的民间特色,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民间语境中对它予以观照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特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从小说的民间资源和叙事策略,探讨民间叙事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13.
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了我国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措施,如何通过有效的两化融 合来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最为重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船山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启蒙先声。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民主、科学传播中国之前,船山思想便率先"破块启蒙",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启蒙先声。船山启蒙思想主要表现为:变化日新思想、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文明进化思想和人欲解放思想等。正是船山启蒙思想孕育出近代社会变革的思想源头,梁启超概括其为社会变革"最初的原动力",章太炎总括其为近世民族复兴"木本水源"的思想本源。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景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船山思想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具有"日新"的当代价值。弘扬以船山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观的核心主张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为了真正做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及友好相处,在民族政策实施上着重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从历史效果来看,以这种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政策已经非常有效地根除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存在于民族间的矛盾与仇恨,并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共有的、强烈的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是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找到本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本学科育德育人的功能。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史,富含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赣南红色文化,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融合,对于学生提高文化认同感及树立民族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吹风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月初在京召开,聚焦“十四五”、共议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意义重大,备受瞩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涉台战略部署,明确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目标任务,体现了对台工作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刁生虎  王欢 《南都学坛》2022,42(1):46-51
《史记》民族书写体现出司马迁已初步产生了将天下各族视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创设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祖出一脉的民族同源书写、倡导和平处理民族纠纷的民族关系书写等三个方面.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汉大一统格局的完成与巩固、家国一体与和合大同的儒家观念以及著家本人的著史意愿与品格三者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影响深远,促成了古代中国多民族友好大家庭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局面的稳固.  相似文献   
20.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