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574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1.
周人在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天命靡常的王权转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萌发了以"明德保"为主旨的本思想.周代的"明德保"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1.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社会运动的根本力量,将众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和正确的估价,是理论上的一个极大突破和贡献.2.它为社会发展第一次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对于政治文明的进步显然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2.
潘景华 《理论界》2006,(4):231-231,233
本文着力论证了摆正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权与、党的纪律和党内自由、德与才、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等五大关系,阐明了在党性修养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谢丽萍  郭台辉 《文史哲》2022,(3):154-164+168
近代中国政治身份的观念构建,可以通过与“”相关的概念集群来考察。既定的现代族国家构建研究主要基于外来观念框架,只关注“国/公”作为政治身份构建的基本概念;而“天”作为本土性的身份概念,更富有传统伦理层面的基础性意义,为晚清士人熟知却被后人所忽略。其实,在康有为对“大同至公”理念的论述中,“天”与“国/公”只是同一身份观念的不同表述,天观念以男女夫妇为逻辑起点,依照人伦秩序逐层展开“独立”与“平等”的价值讨论:“独立”运用于“人道”语境,并非论及个体理性,而是重申合乎公理的“人欲”;“平等”运用于“人伦”语境,并非讨论自然权利,而是抹平等级差异的家国天下关系重构,由此呈现的逻辑顺位是,“”首先是道德主体,其次才是政治主体。以康有为的“天”论述为中心,回到晚清政治反思与伦理重塑的问题域,发见近代政治身份观念构建过程中的伦理基础,及其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自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114.
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我国"半城镇化"的最根本因素。土地城镇化先行,许多失地农被迫上楼、进城务工,但是政府关于农进城后生活的各种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农进城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无论是农自己还是城镇市,都把进城农当作了"过客",而非城镇的"主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农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进城后的生存能力,并且要发展以农为本、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农村文化,使农进城后在生活上、心理上更易融入城镇生活,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分治体制,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5.
日本明治时代思想家中江兆的《三醉人经纶问答》,最早系统地阐述了针对中国的殖主义、扩张主义、军国主义思想和主张,并呼吁当局予以采纳。该书的基本思想成了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的6个县(市)16个镇32个村161户种植经济作物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层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特征和禀赋的农户在选择农技服务时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技术服务的选择上,仍优先考虑产前和产中技术,较少考虑供销信息和加工贮存等产后技术,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成为第一需求,反映了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影响农户选择技术服务的因素除了农户自身特征和土地禀赋等一般变量外,培训是激活农技术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曾国富 《唐都学刊》2007,23(2):66-72
五代时期,吴越国统治者具有较鲜明的重思想。他们将众利益作为用兵施政的重要依据;有时候将众利益看得比自身利益更重要;中下层统治者勇于为请命。儒家本思想的影响,失心者失败的现实启迪以及对众疾苦较深切的了解,是吴越国统治者重思想的来源。在重思想的指导下,吴越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利施政,为吴越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唐永亮 《日本学刊》2007,1(2):133-144
中江兆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国际政治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兆前期的和平主义思想是明治时代极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思想。本文以文明观和其代表作《论外交》为切入点来探讨兆前期的国际政治思想。文明观是兆看待国际问题的出发点,他的文明观有别于主流的欧洲中心主义文明观,是批判的多元的文明观。《论外交》一文则基本体现了兆前期国际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以“道义”为旗帜,偏好于经济发展的理想主义、和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9.
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日渐重塑着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经济能人治村成为乡土政治的新情境。经济能人治村在盘活农村经济、助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村庄政治参与的失衡。以类差序格局的分析视角介入,可发现经济能人、非治理能人、普通村在村庄权力秩序上形成了典型的"差序格局",并由此导致普通村在村庄政治运作的选举过程、治理阶段、利益分配中日趋显出边缘化的倾向,这与现行的村自治制度、经济能人治村模式及村庄治理主体实力差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要确保经济能人治村情境下普通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从村自治制度优化、能人治村模式完善、治理主体素质培育等方面寻求"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120.
周初之“德”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观念,它可以分为以德配天、敬德保、明德慎罚、任德尚贤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德”是周人为论证政权的合法性及谋求政权的持久性而提出的。从内涵上来看,“德”字在周初尽管有了道德的意义,但“德”观念在人自身内在心灵的领域尚未达到深入的程度,“德”的外在意义在周初占有主导地位,它与后世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体心性道德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