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311.
龙门西竺心宗是出现于清代初年的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的一个支派,曾在云南鸡足山创立与传播,它虽传授全真龙门戒律,但又因创始人鸡足道者来自西天竺月支,修持佛教密法,诵咒念诀,以施行奇技来炫耀神通,故又称"西竺心宗"。龙门西竺心宗在鸡足山创立并传播一时,但很快就消退了,然通过闵一得的努力,其影响却远播清代江南社会。本文从环境条件、宗教传播和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研究龙门西竺心宗的创立发展、传承系谱、宗教信仰以及修行特色,探讨鸡足山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并从一个侧面来说明清代全真道龙门派在佛道交融中出现的新特点以及龙门西竺心宗对江南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2.
张田 《北京纪事》2015,(1):109-111
庆寿双塔寺从建到拆,历经了金、元、明、清、民国、建国初六个时代,在近八百年的生命轮回中曾几度兴衰。
  金元两朝,是大庆寿寺最辉煌的时期,不仅寺庙规模宏大,而且名僧辈出,像玄冥觊、中和璋、海云简、可庵朗、刘秉忠、荜庵满、赜庵儇朗、西云安、北溪延、鲁行兴、秋亭亨公等高僧都曾住锡于此。尤其是在元朝,皇帝一般都尊崇藏传佛教而抑贬禅宗,但海云禅师仅凭一己之力,就重振了北方临济禅宗成为一代宗师,因此元朝统治者对海云禅师特别推崇,甚至封他为国师。他住锡的大庆寿寺也成为燕京地区临济宗的传播中心。海云禅师法孙西云安禅师,深得其师祖精髓,法行高卓,受到了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三代君王的器重。尤其是元武宗特别尊崇西云安禅师,不仅封西云安禅师为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临济一宗事,还赐“临济正宗”玉章一枚,并赐“佛光慈照明极净慧大禅师”号。元武宗还曾多次前往大庆寿寺参佛,赐金、玉佛像,经卷及其他珍玩于寺内。由于有元朝历代皇帝的支持,京都大庆寿寺显然成为了“禅宗第一刹”。大庆寿寺作为元代皇家的主要参拜寺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元宪宗和元世宗曾将这里作为管理蒙古国佛教事务的中心机构,海云禅师与僧机禅师均特诏居住于此办理事务。元世祖的皇太子真金是海云禅师的弟子,出生时由禅师摩顶立名,太子长大后为报师恩将禅师所居大庆寿寺重饰一新,并将这里作为皇太子的功德院。后元文宗也将大庆寿寺赐给皇太子作为功德院,并把皇太子真容像供奉在寺内的东鹿顶殿内进行祭祀。  相似文献   
313.
宋前茅山宗小说带有鲜明的史传色彩,其主要体现在虚实相生之故事结撰、严谨规范之叙事模式、简洁凝练之语言风格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314.
“禅教一致”是永明延寿一生最重要的主张,其在内容上广泛汲取禅、华严、天台、唯识等宗的“唯心”思想,尤以对“禅”与“华严”二宗的融合最为突出,并将其全部议论构建于“性宗圆教”基础上.如就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意义而言,延寿“禅教一致”思想既是唐宋禅宗宗风转变的结果之一,又是这种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15.
清中期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是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全面记录了宗喀巴大师的传奇一生。梳理了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汉译本———郭和卿的全译本和法尊法师的摘译本的渊源与特色。认为《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作为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代表,应该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16.
《汉书·艺文志》的权威谬见"魏牟先庄子",导致后人误将小庄子49岁的魏牟视为"先庄子",张湛伪《列子》据此编入魏牟事迹,学界据此认定言及"魏牟"的《庄子·秋水》《庄子·让王》乃至一切外杂篇均为庄撰,导致庄子再传弟子魏牟隐入历史忘川,魏牟编纂《庄子》初始本湮灭两千年。本文钩稽抉发隐于旧籍的十二条魏牟史料,运用确凿史实,考定魏牟生平,还原庄学真相。  相似文献   
317.
在魏晋时玄佛合流的大潮中所形成的三大佛学派别“本无宗”、“心无宗”和“即色宗”,由开始的借老庄和玄学来“格义”到逐渐摆脱玄学影响而更多地吸收印度佛学因素,接力棒式地走过了一个“由玄入佛”的过程。其中,支遁的“即色宗”作为最后一站,容纳了道安“本无宗”的观点,但去掉了从老庄接过来的“生”之比喻,将“无”理解为“空”;继而又把“心无宗”(连同它的各支脉)也当作自身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把“幻化”、“梦觉”和“缘会”等等看作仅仅是消极的东西,而是看作进入“本无”境界的必要的环节。这就完成了对所有六家七宗的综合和总结,在这一逻辑进程中,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作用,最终则是建立起了一个层次丰富、解释合理、内容全面的大乘空宗学说。但其中仍然不够通透之处在于,在对“色”的理解上仍然是外在地为它找根据,而没有从自否定的眼光把它自身理解为“不自色”的根据,受到僧肇的批评。  相似文献   
318.
从李贽到袁宏道、袁中道,再到钱谦益,是晚明文学思想演进的主脉.晚明文人扬弃儒教,崇尚禅风,李贽的童心说以真空说为基础,内涵无相、无念、无住的禅宗要义;袁宏道的性灵说以童子情趣为范式,濡染着冲决束缚的狂禅色彩;钱谦益藉教悟宗,以华严、唯识学演绎创作原理.他们衣钵相承的宗教情怀和环环相扣的佛禅文思,涤荡了明代中叶的复古与儒家心学两大思潮,构成文学精神的新基底,为晚明文学抹上浓郁的佛禅色彩.  相似文献   
319.
辽朝宫使作为与前期政权演进历程中斡鲁朵性质的变化紧密相关的职官,正式设立于辽圣宗朝,与某宫都部署并非同一职官。在兴宗、道宗时期,宫使的职能发展得更加完善,可分为统领禁卫;总体处理斡鲁朵军政事务;代替辽帝监军;代表皇帝处理大臣与邻国丧葬事务等。至天祚帝朝,随着辽朝政局混乱,宫使渐趋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