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东西方道德教育灌输法与价值澄清法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输教育法与价值澄清法是东西方道德教育不同的方法 ,完全倾心于某种方法而对另一种方法持排斥、反对的态度 ,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现代道德教育应吸纳借鉴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在注重帮助教育客体提高道德、选择功能的基础上 ,去进行有效的“限制”、说服和树立真正能引导良性道德生活的榜样  相似文献   
82.
牧羊犬与狼     
我们在经验中,失去了寻找真相的勇气。一只牧羊犬与一只狼在牧场边的小树林中相遇了。"嘿,老兄.这几天混得怎么样啊?"牧羊犬一脸的笑容。"这几天.天天都被猎人赶着跑。他们说什么我们吃了牧羊人的羊。其实.这些日子里.我们根本就没有吃过羊。"狼无精打采地答道。  相似文献   
83.
文章研究了壳聚糖对香瓜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该多因素正交试验,获得澄清香瓜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5g/L、果汁pH为4、温度40℃,此时香瓜汁的透光率能达到98.6%。  相似文献   
84.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自提出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对积极心理的过度追求和对消极心理的一味忽视,使得积极心理学走向了"积极"的极端。针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需要澄清和反思两个问题,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划分是否合理以及积极心理学本质上是否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推翻。积极心理学应该辩证地对待"积极-消极"观,同时寻求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突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重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文化差异研究以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5.
我们不是从逻辑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述,而是围绕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与诠释中存在的若干误读与误释为中心,进行辩正与澄清,阐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应如何把握的问题。要辩正与澄清包括以下四个问题:其一,不能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看作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理论,而应视作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更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学的批判等同于对资本的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为是一种对资本的批判理论;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政治经济学,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之为是一种技术经济学或经济的工艺学,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其三,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不能离开历史观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互相贯通的,不能将其分离;其四,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不同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因而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不能片面的强调与西方经济研究的接轨。  相似文献   
86.
公平与正义在含义上具有相近性,因而在习惯上通常将两者放在一起合用。公平与正义具有历史的性质,也具有阶级的性质,不同的公平正义观对公平正义会诉诸不同的理解。公平正义所牵涉的领域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在社会财富分配领域,公平与正义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实得与应得的关系问题。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与否,不在于人们所得的多少,也不在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而在于人们的所得或实得是否是他的应得。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就是要让每个人的所得成为他的应得。要真正使人们的所得成为其应得,应贯彻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让每个人为社会财富生产所作的贡献与自己的所得相匹配。  相似文献   
87.
价值澄清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兴衰持续发展至今。价值澄清法已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的回顾,总结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运用它解决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88.
价值澄清法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方法,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价值澄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多元的社会价值观的存在、个体主体性的不足、心理归属和外部赏罚机制等原因,极易走向道德从众。道德从众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9.
肖滨 《学术研究》2003,(5):61-66
本文从政治语词 /概念入手 ,讨论知识分子如何提高他们所供给的政治符号产品的质量 :一方面以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制造“封建主义”的语词 /概念混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说明分析、澄清政治语词 /概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则基于现代西方知识分子对某些政治语词 /概念具有示范意义的清理工作 ,归纳出知识分子如何避免政治语词 /概念混乱的一些基本训条和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0.
酶制剂在枣汁澄清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剂对枣汁进行澄清处理,并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联合使用酶制剂对枣汁澄清度、稳定性与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澄清枣汁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2000u/100g;纤维素酶600u/100g;中性蛋白酶1000u/100g。与其他澄清方法相比,经酶处理过的枣汁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