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69篇
  免费   2678篇
  国内免费   708篇
管理学   10168篇
劳动科学   643篇
民族学   3015篇
人才学   2306篇
人口学   479篇
丛书文集   25163篇
理论方法论   5021篇
综合类   56636篇
社会学   8835篇
统计学   1789篇
  2024年   399篇
  2023年   1462篇
  2022年   917篇
  2021年   1699篇
  2020年   1880篇
  2019年   1878篇
  2018年   806篇
  2017年   1710篇
  2016年   2227篇
  2015年   3812篇
  2014年   7708篇
  2013年   6634篇
  2012年   7944篇
  2011年   8587篇
  2010年   8050篇
  2009年   7907篇
  2008年   10083篇
  2007年   7252篇
  2006年   5753篇
  2005年   5409篇
  2004年   4391篇
  2003年   3916篇
  2002年   3734篇
  2001年   3195篇
  2000年   2592篇
  1999年   1287篇
  1998年   770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黎 《天府新论》2020,(1):81-87
在当前意大利有关生命政治话语讨论的氛围中,已经明确地展现出了两条在逻辑上和理论上相互对立的思想线索来审视福柯所创建的生命政治理论,即以阿甘本为代表的否定性逻辑与以奈格里为代表的肯定性逻辑。埃斯波西托认为,他们呈现的只是对福柯生命政治的单向度延伸与继续,这都不足以全面地把握生命与政治的直接关系,并严重地阻碍了生命政治理论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发展。因此,埃斯波西托力图以免疫逻辑为核心,重构生命政治趋向死亡政治学与肯定性生命政治的双重转向。这是对福柯生命政治的免疫解读模式,为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社会中重新解读生命、政治、权力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思考与解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竭力提倡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正确引用审美因素,重视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获得意志、情感、人文等多方面的体验,并从中学习和体验到体育、体育文化及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能够引导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体验的动机,树立终生体育、终生健身的理念,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是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清华大学哲学系特隆重举行金岳霖纪念会、第六届金岳霖学术奖颁奖会和金岳霖思想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哲学界的一次盛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排球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深受人们喜爱。在校园中,将排球运动发展起来,对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团结奋斗的精神都会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文章对校园排球运动的发展取向及有效发展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为体育教育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命伦理学更应该被看作是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以一种演绎的模式将抽象理论或原则带入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论。作为替代原则主义以及高级理论之演绎性应用的另外一种方案,殊案决疑得以突出个案特征与实践情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否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甚至实践意义,毋宁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原则主义作为理论和方法自身的反思、修正与发展;这缘于道德直观与道德反思总是在辩证地互相调节和修正,而理论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应试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最本质意义上的教育。从教育是学生主体自身的教育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正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存在,才产生了教师主体性的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主体自身这种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走全面开发受教育主体素质之路,才能事半功倍、业绩卓然。但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受教育主体自身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的。所以受教育者主体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继2007年11月东南大学举办"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生命伦理与科学国际会议"之后,2015年6月26-28日,东南大学将召开"201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高峰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论坛";本会议邀请了美国、英国、韩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优秀学者、著名生命伦理学家、老龄问题学者和老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点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范式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论争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研究大家和专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了不少理论建树。随着文化研究不断的不断深入发展,其背离初衷的困境也逐渐显现出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所谓的"准学科",冲出藩篱的文化研究有渐入围城之势。文化研究反对价值中立,但其批判性却逐渐淡化。文化研究以流行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可当下的一些流行文化并非来自最广大的民众。文化研究主张公共话语,言说日常生活,可文化研究的话语特点却日渐晦涩。文化研究的定位、批判态度、研究对象和话语表述都有待真正回归,以还原文化研究本来的阅读书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