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意向性是艺术作品语义上的一种动态的统一性,而非意向性则是对这种统一性的一种抵制。前者根源于艺术作品的符号属性,后者则由艺术作品的物的属性所赋予。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在于它既是符号,又是物。  相似文献   
62.
城市文化——罪恶的渊薮——苏童小说《米》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63.
将"规范——背离"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模式引入文论研究始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俄罗斯形式论派对"文学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由于极端重视"背离",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忽视了"规范",这一不足极大限制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文学性探索上所达到的高度;俄罗斯形式论学派解体后,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对其不足进行了批判:早期,他运用"前推"来对"背离"的方式进行描述;后期,他对文学、艺术中的规范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将"审美规范"问题提到本体论高度,并论证了这一概念在美学中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从而更加辩证、深刻地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64.
1949年,中国在进入转折年代的关键时期暴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新生人民政权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重要救灾方针,中央人民政府有计划地执行了救灾运动与节约运动相结合的政策,在政府各机关广泛开展一两米节约救灾运动,同时依托新成立的内务部成立中央机关节约救灾委员会,作为运动指导组织机构.各地政府机关、团体和军区系统积极响应,并逐步扩大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全国一两米节约救灾及节约捐助的热潮.这一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救灾物资不足的缺陷,救济了大量灾民,增强了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危机治理能力.运动取得的一系列宝贵经验也为此后救灾防灾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5.
母亲河之最     
张雨 《山西老年》2009,(1):36-36
最骄傲的母亲河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全长5464千米,被称为"东方一条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最大的内陆母亲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66.
本文只介绍陈独秀于1924年7月和9月写给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维经斯基的两封信。这两封信对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陈狈秀这个时期的思想以及大革命失败陈独秀应负的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两封信的主要内容第一封信是陈独秀干1924年7月13日在.L海写给在莫斯科的维经斯基的“秘密’信件。维经斯基接替马林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他回国前在北京曾给陈独秀写过信,回国后又从莫斯科发来电报。陈独秀在收到信和电报之后写给维经斯基一封500多字的短信。第二封信是陈独秀在尚未收到维经斯基的回信再次于同年9月7日写的仍是一封“秘密”信件。这封信…  相似文献   
67.
爱米丽·格里尔生 ,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老小姐的形象 ,展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南方旧势力的顽固 ,并不孤立以及惊人的冷酷 ,爱米丽·格里尔生不可避免的死寓着南方贵族梦不可避免破灭的深意 :南方的生存发展必须摒弃旧传统。  相似文献   
68.
近代湘米(谷)贸易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米 (谷 )自古有声名 ,近代更盛。究其原因 ,实得益于湘米市场的拓展。即为市场而生产、加工 ,以及湘米贩运之通畅 ,形成了向四周辐射并具有巨大吞吐力的中心米市。目前 ,关于湘米贸易的研究 ,除《湖南省志·粮食贸易志》,陈先枢、黄启昌著《长沙经贸史记》,刘泱泱著《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以及各市、县地方志记述了一些素材外 ,专题研究论文甚鲜  相似文献   
69.
奥新斯基的民主集中观主要包括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上,主张民主的主导地位和民主对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不断扩大民主才能有正确的集中;积极倡导党政分开,充分发挥地方组织的积极性,反对权力的过分集中;为保证集中化的权力的正确实施,必须建立以法制权和以权制权的权力监督机制,将民主集中制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纵观奥新斯基的民主集中观,矛盾与困惑共存,精华与糟粕同在.  相似文献   
70.
"仅是矛盾"很不同于"矛盾被证";后者才挑战"不矛盾"律,但被我们消解了。所以,塔斯基的"层级论"是冗余的。逻辑派是西方"解悖雄师"的主力,它基本上修补着塔的理论,自然遭"一网打尽";而作为"偏师"的辩证派,因要"理性重建"不矛盾律,反而成为"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