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85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440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1387篇
社会学   246篇
统计学   39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91.
92.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3.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在解决粮食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十分丰富的发展粮食生产及农村工作的思想。他提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进行国内战争、发展工业以及各项事业,无不依赖于充足的粮食;发展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必须帮助农民获得足够的种子,以利于他们完成播种的任务。他还提出,发展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赖有效的农村工作。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我国的粮食单产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粮食单产的收敛分析有助于预测粮食生产潜能。对1980年至2012年全国30个省区市稻谷、玉米、小麦三种主粮单产数据的收敛分析发现,传统收敛β收敛与σ收敛的分析结果相互冲突,并且与现实不符。而俱乐部收敛分析发现,稻谷单产全国范围内趋于收敛;玉米单产同样在全国范围内收敛;但小麦单产则不存在总体收敛趋势,而是收敛于三个不同的俱乐部。进一步以“俱乐部”内最高单产为参照测算三种主粮历年的生产潜能,预测结果显示,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三种主粮在2012年的潜在总产量为6.6万亿吨,仍比实际产量高26%;初步估计,未来10—20年之内,三种主粮的增产潜能会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5.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条件与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持久抗战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粮食工业发展缓慢。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粮食工业开始兴盛,碾米业、制粉业、切面业等蓬勃发展,官营与民营同步扩大,重庆的粮食工业因抗战而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特点,为支持前线抗战和维护后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6.
我国粮食生产的环境技术效率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考察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各省份以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现象,其中,粮食主产区优于粮食主销区,粮食主销区优于粮食平衡区;(2)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3)总体而言,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扩大,呈现出两级分布, 但是在各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7.
罗海平  吕晞 《统计与决策》2016,(10):116-119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8.
粮食生产水足迹动态演变及分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方法构建粮食生产水资源匹配指数,从用水总量、来源结构和粮水匹配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粮食生产用水的动态演变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将粮食生产用水变动分解为9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水足迹变动经历小幅下降——快速回升——企稳上升三个阶段,粮水匹配度较差且矛盾趋于激化。从分解效应看,三产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进步是减少粮食生产用水的主要因素,但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用水效率改善未发挥预期节水效果,粮水匹配关系恶化、水土资源贫乏及二者匹配度较差均不利于缓解农业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99.
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实现粮食产出最大化是粮食生产安全的核心。而今旨在提升粮食竞争力的农业规模经营虽得到政府力推,却并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在梳理规模经营与粮食安全保障相关争论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资料,依次回应了规模经营后农地是否大概率用于种粮、规模经营是否可持续以及规模经营能否保障粮食产量三个焦点问题。研究发现,与小农经营相比,规模经营与种植结构“非粮化”虽无必然联系,却存在规模经济不显著及单产提升乏力等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强化小农扶持力度,巩固维系小农群体的粮食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应调整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干预结构,除非在规模经济与土地产出率不一致的情形下,应最大化避免对规模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降低政策的扭曲效应,推动规模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100.
粮食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DIFF模型,采用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区域差异明显,但其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正在步入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重要转型阶段;进一步研究显示粮食生产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政策效应在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差异非常凸出,形成较大的反差。基于此,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设计应当着力于两个层面的政策思考,即诸如粮食大户补贴等短期性政策效应的发挥和诸如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期性政策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