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58篇
丛书文集   2215篇
理论方法论   229篇
综合类   4373篇
社会学   26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首先从美学角度阐述了电影翻译的美学意义,提出了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及其与美学的结合,分析了电影篇名与美学结合中用词的选择.最后,本文结合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中用词的选择阐明了电影篇名翻译中的美学体现,即精确美、简约美、整体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102.
美学视野下的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是译者从自身的审美意识出发,将源语商标词转化为目的语商标词的一种审美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关照商标的基本美学特征及商标翻译的审美取向,努力使原商标词与译名商标词具有等同的审美效果,从而达到商标设计的预期宣传效果,发挥其在商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在《尘埃落定》的十数家评论家言中 ,高屋建瓴地揭示作品艺术价值、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因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是特别的题材、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法与普遍的眼光、普遍的历史感、普遍的人性指向辩证统一说 ,也概括为“跨族别写作论”。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结合是一切伟大作品成功的基础 ,包括中国现代各民族杰出作家在内的当今世界优秀作家都追求并探索着并不同程度地实践了这一近现代的卓越美学思想。《尘埃落定》在“傻子”视角叙事、演绎“权力寓言”、表达人性尊严等几个层面 ,体现了“跨族别写作”的超越、突破 ,但笼统地说开创了“跨族别写作”的“新写法” ,容易夸大作品的“划时代意义”。笔者倾向于把《尘埃落定》的艺术创新定位于 :贡献了一种既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 ,很难作出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划分 ,超越特定题材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 ,具有强烈隐喻性和表现性、象征性和寓言性的新型创作形态的范式。这样言说并不否定特殊与普遍统一的“跨族别写作论”却能突出作品在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流向和审美意识的主要变化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高小华  张书 《职业时空》2008,4(11):78-78
本文从羌寨空间形态分析入手,评价和揭示了其美学价值所在。“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民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汶川县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萝卜寨100%的房屋被破坏;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数被毁,而且大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也在地震中遇难。而最具有羌族特色的理县桃坪羌寨,只有3座著名的古碉楼出现裂缝,楼尖部分垮塌。古碉楼经历1000多年历史,主建筑群仍然保存完好,这对震后羌文化的重建和保护工作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可以发现一直被视为蔡元培个人的关学思想观点的“美育代宗教”,在近代中国是以美学思潮的方式存在的,在这一思潮中大量的知识分子参与了进来,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进而揭示出近代美学的转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在模糊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翻译问题.首先从模糊羡的结构层次谈起,然后概括中国古诗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的模糊美特征,接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问题,从而得出汉诗英译的原则应是尽最大努力保留汉诗的意蕴,保留中国文化底蕴中意境的模糊美,使汉诗英译达到传播中国精髓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8.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9.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10.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