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50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008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和自主选择。离开了应有的文化自觉,就难以有文化自信,就无法走向文化自强,更谈不上文化的自主创新、自我转型和对外交流。在对外交流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承认文化多样性,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中国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日本一名游戏插师TokyoGenso,用大胆的想象力,将脑海中世界末日后一片荒芜的日本东京描绘出来,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置身之中的错觉,不自觉开始幻想世界末日后的生活。在他的想象中,世界末日后的东京只有植物在努力的生长,寂静的延续着生命。天更蓝了,树更绿了。  相似文献   
33.
李三虎  李燕 《探求》2012,(1):5-15
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来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带动作用。但从科技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从文化上加以建构,以便聚焦对自主创新的文化认同。目前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经济命令",其文化建构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自主创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创新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其对自主创新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适应自主创新话语的本土文化解释,以便将创新文化意向呈现为一种民族认同;三是在突出国家、区域创新角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内生创新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四是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借助"学习型社会"概念,将自主创新展示为一种公民生活方式。通过这种创新文化建构,就是要提高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4.
论生态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自觉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非常重要.只有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自觉,才能有对生态问题明确的、合理的认识,才能有生态文明的行为.生态自觉主要涉及对生态地位、作用的自觉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自觉,即物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要增强生态自觉,除了提高认识之外,重要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5.
服务的极致是文化,最高层次的营销是文化营销。文化不共鸣,谈啥啥都崩,顾客不认同,全是无用功。一个职业服务人必须强化文化自觉,增强文化内涵,展示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6.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体验诠释方法,类推诠释方法,贯通诠释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王夫之务必要在程朱二子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张载创立的“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的哲学理论大力阐发,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予以重建,从而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挽回当世“人心之横流”!  相似文献   
37.
《社科纵横》2016,(4):1-5
支撑"中国梦"有诸多因素,本文强调的是强大而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紧紧凝聚成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生存、生活、发展、强盛的核心基因和灵魂,这是强力推进"中国梦"激情绽放的思想理论先导和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8.
周飞舟 《社会》2017,37(4):143-187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9.
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关系着中华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确立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价值目标是提高中华文化自觉性的内在必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自觉;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0.
五四时期的"打孔家店"始自陈独秀等人的伦理觉悟,继之以梁漱溟等人的德性启蒙,一破一立,相辅相成,代表了国人人伦道德现代转化和升华的新起点。他们所针砭的是儒家文化的病态和恶疾,所提倡的是以现代性为内核的新道德。当下一些提倡"国学"者认为"打孔家店"打错了对象,或归之为偏激的情绪化产物,实则是对历史的无视和曲解,很难说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