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宽容学生,是师生在思想与情感上进行沟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收到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他自身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就会有欲写不能罢的强烈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爱与尊重,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爱与尊重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班主任尤其要如此。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的记忆,而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思想在学生头脑里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相似文献   
18.
温忠孝 《现代妇女》2014,(8):221-221
从教二十多年,走过五六所学校,身在其中的观察与思考,使我对校长的作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即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之后,一个好校长便是一所好学校的决定因素。 何为好校长?学生、家长、政府或社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评价,由于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得出的标准也不同。但作为教育同仁,我的理解是:好校长首先必是一位合格的校长,它应该包括思想品德、业务水平、领导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工作作风等等。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达到的标准,只有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校长。其次,我认为一位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三条:一是应该有科学的办学思想;二是应该有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三是应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位校长不具有正确、科学的办学思想,那么他的办学成效很难有大作为,他的人格魅力也很难得到认可。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因此,科学的办学思想又是决定好校长的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林茂 《新天地》2011,(11):330-330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逊解释“护花现象”时说“花园的魅力,需要人们用心灵的魅力来呵护。你欣赏了别人品格的魅力与高贵,别人自然就会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即众所周知的“护花原理”;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的和手段都应与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相联系,由此,帮助后进生也应该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入手。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遵循此指导思想,应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教师和家长成为精神丰富的人,并由他们引领青少年儿童走上一条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