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13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2.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如女真、突厥、蒙古的民间传说中都有身体可与天地相接的神化动物。尽管在不同民族,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传说中,其形象变化不定,有时为凶猛的巨兽,有时又为怪异的献祭品,但其共性还是显而易见的,体现了古代这些民族间文化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63.
正就让这代钦塔拉草原的红枫见证我永恒不灭的爱情,就让这永远长不大的红枫记录我停止在19岁的美丽年华吧!——题记我驾车奔驰在代钦塔拉草原上。小导游说:"开快点吧,姐姐,听师傅说,这一带很奇怪,在月圆的夜晚,空中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呢!"说着他不安地望着外面即将落幕的天色。可我的心却狂燥不已。多少年来我总是驾车四处游荡,却不知在找寻些什么。可为什么我的心越来越热,总好像有种力量在牵引着我,有个声音在呼唤着我?  相似文献   
64.
青海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青海湖地区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变迁和标志性文化象征,分析了文化发生变异的原因,指出了当代蒙古民族认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蒙古王爷府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对其地域形式特色、艺术特征、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苏尼特蒙古王爷府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以期许这一少数民族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和创作中得到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67.
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是在斡难河流域。1208年,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相似文献   
68.
方海涛 《阴山学刊》2006,20(3):12-15
连续2年对蒙古扁桃自然居群的传粉昆虫进行了观察。重力玻片法检测结果表明,风媒导致的异株传粉作用可以忽略。蒙古扁桃花散布的气味、花蜜在诱导昆虫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共发现访花昆虫17种,主要包括蜂类、蝇类、蝶类,以蜂类为主。昆虫访花频率与开花习性有关,访问者偏爱访问处于盛花期的花。蒙古扁桃趋向于虫媒的异花授粉,但缺乏忠实的传粉者。  相似文献   
69.
丁晓杰 《阴山学刊》2007,20(1):68-72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将其侵略矛头又指向华北和西部内蒙古。先以支持“蒙古独立”为诱饵,笼络当时提倡蒙古高度自治的德王,终将其拉入自己怀抱。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了西部内蒙古,为了更加有效地统治这一新占领区,由煽动“蒙古独立”开始转向提倡“民族协和”。政策转变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稳固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其次是防止已实行“自治”的伪满洲国“兴安蒙古”出现离心倾向;第三是优先考虑维护与汪精卫伪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进行了探讨:第一,论述了大蒙古国时期察合台汗国驿站交通的创立过程及使用情况;第二,由于驿站交通的前后继承性,以畏兀儿地区为中心,介绍了元朝在当地的驿站建设;第三,以蒙古文乘驿公文为中心,具体分析了察合台汗国驿站的运行特点;第四,总结了察合台汗国的重要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