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6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62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516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91.
马林 《中国藏学》2002,(2):58-64
本文根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探讨了第五世达赖喇嘛在甘丹颇章建立前后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第五世达赖喇嘛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2.
舒位入黔从戎,得江山之助,以性灵之笔写西南地理特点和自己行走其间的特殊感受,借助诗画名家、名作、名句描绘西南山水,善造幽深空遂之境。以对比、夸张、想象等多样手法,穷形尽相描绘西南之山峻水险。以文化之眼关照西南山水,既摹写了山水的情态,增加了山水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又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清中叶性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3.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4.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七子派、桐城派的联系,试图建构白话文学的体系。对于“正统”文学,陈独秀、胡适充满焦虑,并努力将七子派打造成“摹拟”“抄袭”的典型,以此获得口诛笔伐的合法性。这种策略性的成功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学让位于白话文学,七子派在哀怨声中消失在了新文学的大合唱里。  相似文献   
95.
江西新城是桐城派传衍过程中的重要区域,陈、鲁两大望族的世代努力极大地拓宽了桐城派的早期堂庑。桐城派传衍至江西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方苞为中心,李绂、蔡世远、雷■、黄永年等遥相呼应,推动桐城文章在江西的生根与传播;二是以朱仕琇为中心,陈道、鲁鸿、涂瑞、涂登等,形成一个稳定的新城学人圈,加速了桐城文章在新城的发展与兴盛;三是以姚鼐为中心,桐城文章在新城遍地开花,朱仕琇弟子尽数皈依姚门,在鲁九皋与陈用光的引领下,激发出"海内言桐城者,必益举新城"的盛况。  相似文献   
96.
明中期复古思潮对文坛的影响极为深刻,当时曲家的戏曲创作多与这种思潮有密切联系.复古思潮促使了曲家主体精神的复苏,引导了他们在戏曲创作中重视性情的表达和反映现实生活.在以复古求创新思想的引导下,曲家扩大戏曲主题范围,革新戏曲体制,促使南杂剧的出现以及传奇的定型,并使戏曲语言风格呈现出文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刘一南 《中国藏学》2016,(2):195-200
19世纪末的英国学者劳伦斯·瓦德尔在《西藏佛教或喇嘛教》一书中,从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视角出发来看待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认为活佛转世思想是少数藏传佛教领袖出于维护统治需要而在"似是而非的佛教原理"基础上编造出来的虚假理论,与佛教正统思想大异其趣。他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多方面误读,既体现了他在佛教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更凸显了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怀有的妄自尊大态度和宗教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98.
元朝统一中国,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步伐空前加强。在此背景下,内地文物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地,对藏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内地宫廷和民间使用的器物也受到藏族文化的浸染,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些文物材料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藏地存世和内地受藏族文化影响的元代瓷器进行梳理,结合图像器汉、藏文史料,从汉藏文化交流和元代西藏特殊政教环境的视角,对元代瓷器所映射的特殊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9.
临济支系三峰一派,因其始祖汉月法藏波澜峻拔、浩然刚大及向付授承嗣源流之恩师、海内共尊之临济巨匠密云圆悟直诘饕诤,而毁誉参半;复因其嗣法子孙于明清鼎革之季,各踞杭州灵隐、天台国清、镇江金山、扬州天宁、苏州灵岩、福严般若、云门光孝等名山大刹狮子座,手拈竹篦、互兴衍唱、陶炼学子、绍隆玄化,令三峰禅法盛行于江浙湘赣闽粤云贵蜀汉鲁皖燕赵等广袤区宇,而雄望一时;更因参禅颇有心得之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裁定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学说为魔说,敕令尽毁《五宗原》、《五宗救》诸书版片,谕令从临济宗天童系中削去汉月法藏一支、永远不许复入祖庭,而锐挫翮折。然三峰法系并未如一些专家所断言,因此而湮灭绝响。  相似文献   
100.
前不久,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全国各地影院热播,该片也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十个票房过亿的影片。对《南京!南京!》的评价两派意见迥然不同,赞成派认为该片再次警示国人牢记仇恨、毋忘国耻,很有现实意义,陆川是民族主义的爱国者;否定派则提出激烈批评,甚至认为陆川就是一个汉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