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775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40篇
人才学   232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2967篇
理论方法论   703篇
综合类   5002篇
社会学   775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1127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黄学胜 《江右论坛》2007,8(4):41-44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而现实的理论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申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卢卡奇的这一思想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可谓基础深厚,但很少从国际关系方面开展研究;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起步晚、发展快,但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也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突破。李爱华教授等学  相似文献   
993.
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玛窦是中西音乐交流的第一人,他把西方的宗教音乐介绍到东方,也把中国的戏曲及祭祀音乐、民间音乐介绍到西方.他第一次把欧洲的击弦式古钢琴带到中国.他写的<西琴曲意>既有宣传基督教义的道言,也有自己艰难经历的人生感慨.由于他的音乐修养只限于粗晓音律,因而他对中西音乐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4.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 《东方论坛》2005,(3):30-34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19世纪出现在西方环境中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就之一,是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价值自然也体现在无神论中.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或宗教观也理所当然地会与时俱进,吸收其他文明传统在新时代的优秀成果,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宗教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的论点,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  相似文献   
995.
在鄂西南地区建设"湖北三峡城市群",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有着极其丰厚、极富现代价值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巴楚文化、典型的三国文化、创始的神农文化以及富于神奇色彩的山水文化,足以装点"三峡城市群"的门面,提高城市群整体形象的文化品味,也可以提升"三峡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6.
明代"七子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念,即崇尚经典,主张诗文创作要向前人的经典作品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又在于模拟古文辞。究其原因,一是古文辞以它不可替代的创造性所体现出来的经典意义,可以成为学习的典范;二是从现代语言学理论角度看,一方面经典作品可以成为模拟作品的意义的起点,模拟作品在与经典文本产生互文本关系后进入由经典构成的知识网络,这样,模拟之作也就有了独特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七子派"是为自由的精神寻求家园,而他们认为其所追求与向往的这种情感性精神最早的寓所是古文辞。  相似文献   
997.
对吴奔星先生的研究视角大致有三:诗人、学者、教育家,其中以诗人为对象研究居多。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从三个方面研究诗人吴奔星:葛乃福以《诗的创作与欣赏》为切入点,讨论吴奔星的诗学观;吴心海通过回忆父亲的轶事,解读了其诗歌的家国情怀及创作流派;张新芝则探讨了吴奔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内容的嬗变与发展等。作为吴奔星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将它奉献于读者,希冀以此为契机将吴奔星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998.
在大学本科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三个层面的会通.一是理论层面会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二是应用层面会通西方经济学理论与经济现实,三是教学表达方式层面会通文字表达、数学表达和图形表达三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三个层面会通的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至盛唐时,年岁较长、诗名早著的王昌龄,不仅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而且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也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不仅如此,王昌龄的七绝还具有示范效应和标杆作用,受到当世特别是后世作者的追模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七绝的影响。因此“七绝圣手”王昌龄,从题材的拓展、数量的增加、影响的扩大等诸方面,为七绝的创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第七个十字架》是安娜&#183;西格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流亡过程的戏剧性描述,反映出纳粹独裁统治下德国社会的现状及弱势群体从惶恐到觉醒的心路历程.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安娜&#183;西格斯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被烙上现实主义印记,但她又不完全囿于现实主义的束缚,在小说中力求呈现的并不是僵硬的历史记忆,而是带有主观神秘色彩的社会现实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