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2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002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51.
52.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研讨Fillmore & Kay的构块语法理论,尝试提出语言学研究的"同异律"--异中见同、同异互动、求同存异.我们认为,同异律是人们的认识规律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反映.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当在观察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内在的普遍特征,然后用普通的语法规则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3.
1952年院系调整后,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社会学研究者大部分被迫改行.1956年,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面对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大量亟待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吴景超等老一代社会学家启动了社会学重建运动.但是,反右运动中断了社会学重建的进程,由于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复辟运动,参与重建运动的社会学家遭到政治上的整肃,有的甚至被划成右派分子,如费孝通,遭遇了疾风暴雨式的大批判.社会学重建的中断造成学术传承的断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反动的学科,在中国大陆被迫中断近30年.  相似文献   
54.
当代博弈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其逻辑和认知基础问题。知识模型的提出,澄清了博弈均衡与认知条件的关系。关于共同知识、共同信念的分析开拓了博弈论分析视野,推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科学理解。从博弈均衡分析到认知逻辑分析、交互主体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博弈论的逻辑、认知以及哲学基础的深化,预示它正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5.
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真理定义通常将真理表述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然而当我们用符合论进行判断的时候就容易发现真理并不单纯是实践的结果。实践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对真理的检验应该放置于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56.
正浙江省宁波奉化房产开发商沈财兴、沈明崇父子,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负债35亿元,目前,沈氏父子已被拘捕。而就在此时,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也被曝出30亿元的债务危机。中国的企业困  相似文献   
57.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58.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之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在认识论上高扬主体性,提出用先验的、不变的感性、知性范畴建构知识,完成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皮亚杰一方面同意康德先验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逻辑先在性;另一方面不同意康德把范畴看成固定不变的思想.皮亚杰认为范畴起源于动作,因而不是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认为汲取皮亚杰的以动作或活动为基础的主客相互作用认识发展图式.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哲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9.
《帕洛马尔先生》是卡尔维诺的终笔之作,他通过主人公帕洛马尔总结了自己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自我出发,把某种固定模式强加给外部世界;第二阶段从事物出发,放弃模式,试图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三阶段发现前两种认识方式都无法呈现真实的世界,于是接受世界本身的混乱无序。这三个阶段体现了卡尔维诺对主体认识可能性的反思,其中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其在作家创作中的投射是理解其作品的钥匙。  相似文献   
60.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决策者们运用从历次经济危机中所学到的经验,用日益成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取代结构性调整,试图控制由经济衰退引发的社会恐慌。在经济形势短暂平复后,持续上升的失业率、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创52年新高的贫困人口比重以及"占领华尔街"的社会抗议运动等问题逐一显现,表明已实施的财政调控手段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源。文章通过考察美国自1929年以来的经济史,发现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国社会中的关于政府责任的偏见,揭示自由放任原则背后的特权集团利益,阐释自由市场经济背后的失衡利益格局,探寻隐藏在经济危机后的政治与社会动因,探讨美国实现经济自救的社会结构前提,即祛除市场神话,同时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