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6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181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56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54篇
理论方法论   439篇
综合类   7460篇
社会学   656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 2 0 5 )仲夏五月初。词中“四十三年”前当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 ,该年六月以前仍是“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非指佛狸祠香火旺盛 ,而是指瓜步山下军民为北伐而击鼓操练。因此 ,此词是一首肯定开禧北伐的壮丽颂歌。  相似文献   
62.
汉语色彩词经历从依附实物名词,到抽象为独立表色的过程后,在已有的单音节色彩词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衍生的方法大致有七种:借物法、比况法、组合法、修饰法、通感法、重叠法、外来法。色彩词,乃至汉语语词的不断衍生,有助于人们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63.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64.
关于“诗缘情”中其“情”含义的阐释 ,历来褒贬纷纭 ,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与诗论开山之祖的“言志说”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实际中揭示其“情”的含义。循着这一思路 ,不难发现“诗缘情”实是一种新的文学观 ,其“情”主要指物感之情 ,一己之情 ,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观 ,使文学走向最终的自觉。  相似文献   
65.
素描是培养造型基本功的一种手段 ,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本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素描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观念上产生误区 ,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 ,谈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 ,着重探讨了几点有效的教学途径 ,使素描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真词的艺术特征 ,认为周邦彦善于把握景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刻划人性人情的独特性 ,善于使用多种离合手法  相似文献   
67.
灵感与高峰体验是紧密联系的,高峰体验可以把人带入一种澄明空灵的虚静状态。"虚静"与佛教的"参禅"相似,可澄清致远,从心底抒写。高峰体验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它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发生。要善于抓住,否则一闪即逝。  相似文献   
68.
黄世仲是清末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主办过多种小说报 ,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 ,其数量在 1 6部以上[1] 。同时他又是新小说理论的倡导者 ,在清末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政治背景复杂 ,长期以来对其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甚少 ,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以抛砖引玉 ,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69.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本文运用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试图重新阐释沈从文创作的意义。文章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了沈从文创作“怀乡”的文化渊源及其艺术实践,并在20世纪世界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对沈从文重建“精神家园”的文化选择作出了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