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8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432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诗人的爱情     
莫小米 《可乐》2010,(3):57-57
他是一个真诗人,不仅写诗,生活也追求诗意。任人炒股炒房发财破产,他从来不为所动,守着一本地方文学刊物,靠不多的工资和不多的稿酬生活。在没遇上那个“美丽的、诗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之前,他也无意恋爱结婚,都奔四十了,仍单身。  相似文献   
82.
<论诗术>是现存亚里士多德讲课稿中最难释读的文本,晦涩到难以理解的地步.绎读<论诗术>第2、3章,可知它讨论的不是如今所谓的美学问题,而是政治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从如何作诗的角度来解释人的生活方式有德性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83.
乾嘉时期吴中经济文化发达,吴中女学在此时达到了高峰,不仅女诗人数量众多,还出现了三个人数达到10人左右、组织与活动都较为成熟的女性诗人群体,它们是:吴江地区计氏和邱氏家族女性群体、随园吴中女弟子群体和有"吴中十子"之称的女诗人组成的"清溪吟社".而吴中地区发达的经济和开明的思想环境、文化家族的联姻及家族文化对女性诗才的培养、名士为师积极提携奖掖,以及女性诗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这些女性诗人群体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他一生中传世的诗歌有九千多首,其中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85.
提起张曙光,不少人并不陌生。但多数人所了解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过的张曙光,是较长时间从事过青年工作的张曙光,是曾经担任过河北省省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中顾委委员的张曙光。至于说到诗人张曙光,不少人就不了解了,甚至有的感到惊愕,在头脑中打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问号。  相似文献   
86.
论宋代诗话汇编的三种编排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当前  曹旭 《江淮论坛》2009,(5):179-185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汇编,三者运用了各具特色的编排体例,代表了宋代诗话汇编三种体例类型。《诗话总龟》因诗存事,以事为纲,分门增广;《苕溪渔隐丛话》以时为序,因人系论,触类引伸;《诗人玉屑》格法类分,人物品藻,史评结合。后出汇编在编排体例上继承创新,更趋完善。正是有了颇具匠心的编排体例,三大诗话汇编能够历久不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楚李白诗作的英译史实,包括译者构成、翻译载体、翻译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学西传的路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88.
1922年出版的日本小畑薰良翻译的<李白诗集>,是李白诗歌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个人专集,也是中国古诗散体意译风格的一部代表作.全书融翻译和研究、作品与资料为一体,为西方读者比较完整地认识李白及其诗歌提供了一部有分量的文本,它对扩大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产生了积极、持久的影响.冯友兰、杨振声等人对小畑薰良的翻译曾提供过帮助.1926年,闻一多、小畑薰良、徐志摩等人围绕这部<李白诗集>,在<晨报副刊>开展了一场关于翻译问题的讨论,提出的主张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这次学术讨论,在中国现代翻译批评史上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89.
河上肇是日本最早译介马克思<资本论>的学者,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他被迫隐居,沉浸于古典汉诗世界.他在学写汉诗的同时,特别选择陆游作品而倾心研究.写成日本汉文学史上第一部<放翁鉴赏>.他"最爱放翁诗"的根本原因是,以抗金诗人陆游为榜样寄托他本人抵抗日本侵华战争的情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河上肇的<放翁鉴赏>不仅从一名日本"汉诗人"角度,对陆游诗歌作出了新颖独特的解读,实践了古典汉诗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位<资本论>著名译介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  相似文献   
90.
清代诗人、学者袁枚认为:“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遣兴》)。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杰出的诗人自然深谙“好诗不厌百回改”的好处,他曾说:“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个时候,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这就是所谓‘推敲’的好处。”(《毛泽东与梅白谈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