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8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83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之所以在100年前发生,既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也有耐人寻味的偶然性。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那个时代的世界大势,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也被这一大势和潮流所裹挟,部分被动、部分主动地蹒跚前行着。这就是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4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1,(24):129-130
今年是辛亥百年,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也已近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l'.-J题似乎还可以讨论。例如,多年来,人们将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其领导力量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但是,对此却一直缺乏认真的、充分的、强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44.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市民生活观念出现急剧的变化.变化的动力来自于内外两方面.辛亥革命前,与传统生活观念对立的新生活观念因受到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制还未形成主流思想,远离中心城市及交通干线的内陆偏僻地区和城市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辛亥革命后,随着国体政体的变化资产阶级人生观获得了正统地位,生活观念由于权力真空和价值危机的紧张而出现反复,传统的生活观念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丧失下受到无情批判,生活观念的变革与思维定势的冲突使城市市民的生活出现双重的变异倾向.  相似文献   
45.
龚鹏程 《社区》2012,(20):7-7
辛亥革命顷已百年。对这百年的历史,除了用革命史来概括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别的线索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这个奇特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6.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变.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成果,不仅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也为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历史中,留东清真教育会的组建及其刊物《醒回篇》的发行,以及其爱国爱教的思想颇受后世关注,但其成员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考订留东清真教育会主要成员事迹,探析其与同盟会的关系,发掘其成员归国后在各省光复运动中的表现,揭示晚清回族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认为该会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创立的一个革命团体。留东清真教育会成员的行动,体现了近代回族的文化自觉和国家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对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  相似文献   
49.
冒鹤亭趣事     
冒鹤亭是清初四大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人。他曾任清末刑部主事,入民国后当过温州海关监督、国史馆编修,诗词造诣大负盛名。他和柳亚子都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社团南社的主要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接见  相似文献   
50.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