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4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86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他们都是运用辩证法的大师,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运用辩证法方面显示出不同的侧重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可以概括为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和从对立中把握同一,这种不同也正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的体现。正确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就邓小平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作了论述。“两点论”和“重点论”是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的一个光辉范例 ,它对于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和评析了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含混哲学”──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调和与折衷的方法,指出他将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平行起来,貌似处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上,实则已倒向主观唯心主义;他的知觉论错误地认为世界与主体是互相投射、互相印证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只有为主体所知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远离主体的客观事物则毫无内容。他的辩证法虽然有科学的因素,但由于过分强调动态性,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走向辩证认识的反面。  相似文献   
24.
我国当前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致力于哲学与辩证法的非实证化;确立实践在辩证法中的基础地位;以辩证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高扬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超验性质与实证性效用统一的致思取向;探索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以上研究思路分属两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分别为推动辩证法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对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数学史上的数学哲学进行了诠释,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以微积分为例,讨论了《自然辨证法》对数学文化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较之其早期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戴维森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后期意义理论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不是对其早期意义理论所做的无关宏旨的修补,而是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对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戴维森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动态发展也不无裨益。戴维森通过引入解释者这一要素将解释活动置于解释者、说话者以及共同世界三者的互动关系之中。戴维森所构建的人—他人—世界三元互动的三角测量解释模式,旨在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主体间的语言交流互动,意义不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交流互动的产物,是解释行动的结果。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拒斥语言交流和意义的约定论,强调语言理解的主体间性,彰显对话性和动态生成性,蕴含了对话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7.
与其他哲学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开拓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其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使马克思跳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苑囿,从抽象空洞的思辨哲学走向回归现实世界的人本哲学,使立足于实践根基的马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的精华",最终实现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28.
李河 《求是学刊》2016,(5):27-40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了先发与后发国家思想群体间的"异时代的同时代性",探讨了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文章认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普遍信奉理性增长与个体自由和谐共进的原理,但法兰克福学派却发现了二者的深刻矛盾,由此指出启蒙在自我毁灭。福柯晚年的思想则表明,唯有回到"批判理性"或"对理性的批判",才能真正守住精神的自主性,这才是启蒙的自救之道。  相似文献   
29.
黑格尔、恩格斯和列宁对形式逻辑同一律的批判工作建立在对同一律和同一性的歪曲之上。他们没有把形式逻辑仅仅当作思维得以可能所必须遵循的必要条件,而是强加了既保证形式的正确性、又要求内容的真理性的任务。他们都对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发难,但这些诘难都混淆了“属于”和“等于”、“符号”和“对象”,以及形式逻辑和经验科学。  相似文献   
30.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辩证统一、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