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在日益发展着,这个哲学部门的名称是否应该叫做“自然辨证法”,在我国学术界还有着不同的意见。“名不正,则言不顺”。命名得当,将会有助于对其内容和实质作深入研究。而要能做到名正言顺,名实相符,在着重研究这一部门的内容实质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它的名称问题,作些有益的探讨和商榷。正如《关于自然辨证法研究规划草案的几点说明》中所说:“关于这个科学的名称问题,随着研究工作的实际开展,有必要来作进一步的讨论”。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有那些不同的意见呢?除了坚持以“自然辨证法”命名的主张以外,据不完全的了解,在不同的学术论著中,还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名称,其中较被广泛采用的或具有特殊见地的有:“自然哲学”、“自然学”、“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自然科学概论”等等,真是  相似文献   

2.
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郭齐勇何显明、雍涛合著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书,去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章,近40万字。内容包括毛泽东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毛泽东哲学的文化性格,毛泽东的唯物论、认识论、辨证法、历史观、政治哲学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3.
何显明、雍涛合著的《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书,去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章,近40万字。内容包括毛泽东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毛泽东哲学的文化性格,毛泽东的唯物论、认识论、辨证法、历史观、政治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以及毛泽东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的重构、中国文化的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通过对《老子》、《易经》、《孙子兵法》等的辩证法思想的论述,研究了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对加强战略思维、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是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笔者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对《恋爱中的女人》的两位男主人公杰拉尔德和伯金寻找理想自我(文化自我或自然自我)的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杰拉尔德和伯金追求理想自我的历程及其最后不同的命运反映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即现代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精神荒原。劳伦斯的观点从哲学中人的完整存在的角度来看是片面的,因为文化自我和自然自我是人的两种基本属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浮士德》是融艺术、哲学、宗教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它以其丰富的辨证法思想构筑与整合了浮士德式的立体、可感的"神性人物",同时又沉潜着带有丰富巨大的包容性的思想坐标与精神历程.本文主要从矛盾的二元对立统一的正反两方面来剖析其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内涵,感受其超越时空的鲜活明朗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8.
感性确定性是《精神现象学》的开端。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那么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则是黑格尔哲学“开端的开端”和“秘密的秘密”。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的考察,以近代意识哲学的内在性为其隐性立场,用思维的辨证法清洗掉感性丰富性及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是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源。黑格尔哲学解体后哲学走向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向,重新肯定感性在人的存在中的基础地位,是黑格尔哲学以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辨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辨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点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的教学中,充满了辨证法,认识到这一点是搞好《社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一书在其生前没有发表过,一直到1947年,才由胡塞尔文库作为《胡塞尔全集》第二卷出版。它的出版,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思想及其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理解胡塞尔从《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哲学的观念》的发展的重要材料来源。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根据布伦坦诺的思想,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1903年左右他开始意识到描述心理学仍然是自然实证的科学,因此它不可能成为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尽管描述心理学对长久以来建立的经验心理学有贡献,但是为了给逻辑、数学和所有其他的自然科学提供最终绝对的基础,还必须发展意识的哲学的其他形式,这就是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首次提出的先验现象学。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食品科学中所蕴含的自然辩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环境、政策甚至社会过程的特性,对于城市设计的目标也随之做出了修正和发展,从关注具体化的建设"结果"发展到一种控制引导城市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了城市设计本质是一种决策过程。在这个概念平台上,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过程论的哲学解读,认识"城市设计过程"理论的本质特征;通过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理论的研究反思,揭示了"城市设计过程"产生的机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设计过程"的类型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设计的过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创立的实践辩证法,为人类教育基本观念的发展与更新提供了与以往一切哲学有别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深刻影响着各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中思想理论的革命与建设。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用文化哲学来观照教育,在其基本意义上,是世代延续的人们借以取得其历史地位的教化过程。教育具有继承、参与和贡献的三重目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教育目标在于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精神现象学既是一门关于人性的学问,又是关于思想意识的科学。它的建立和进一步探究必将大大丰富教育的内涵,并能通观入里地揭示个体精神的教育发生律,它有助于理解教育整体现象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广义自然辩证法的"硬核"架构为自然观、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科学社会学。从本体论上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当代科学的自然观念,是有关自然的发展的观念,也是特殊形式的或曰以巨大历史感为基础的突现进化论和层级本体论。起始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即认识论上重视社会历史与实践作用的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目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多学派的;着眼于科学中的社会与着眼于社会中的科学的科学社会学,其永远的关注焦点是科学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从严格的学科意义而言,自然辩证法本质上具有哲学性质。从研究领域来看,其囊括范围可以更广。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具有复杂的原因。课程改革对课程自身、自然辩证法专业和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都有所冲击,但它对反思课程教学、整合学科力量等方面亦有积极作用。在应对策略方面,以下几方面显得尤为必要:集思广益,探寻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方案;多管齐下,提升自然辩证法教学的社会认同;正本清源,谋求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最佳归宿;措施得当,妥善处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现实的哲学研究中,辩证法都有多种涵义,但如果研究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即唯物地、辩证地和实践地理解辩证法。辩证法首先是法则、性质和规律,然后才是人们对它的反映并内化为思维方式。理解辩证法要始终坚持对立统一的实质和核心,并要用辩证法的要求反观其自身。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实践自身的辩证性质决定了人们必须实践地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机械论范式对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动决定了"绝对知识"的相对性和科学视野的狭隘性,进而决定了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因此,要使自然科学摆脱"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使之朝向"人性化"与"绿色化"的方向生成,就必须从根本上或源头上扬弃机械论范式,转向有机论范式,也就是要实现恩格斯所谓的"科学的哲学化"或科学的"理论思维"化;其方法论进路有两条:一是彰显古希腊哲学中的素朴的有机论,二是颠倒黑格尔"颠倒的辩证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对当今自然科学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思想文化体系,衡论方东美文化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要坚持两个"并重":一是要坚持体制建设与学科建设并重,二是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既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