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选刻的《七子诗选》流传到日本后 ,有个日本人“见而嗜之” ,给沈德潜写信并通过沈氏向七子每人赠诗一首 ,当时传为佳话。但关于这个日本人的姓名官职 ,各家记载不一 ,或作“大学头默真迦” ,或作“国相高”。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 ,考定此人就是沈德潜自订年谱中提到的“日本臣高彝” ,实为长崎的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62.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特色政经用语的对等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0至2005年共6界《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在奈达等效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入手,结合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外宣传的特殊需要对其中出现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用语的对等翻译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3.
古文今译的目的是再现古代作品的原貌,使没有古汉语阅读能力或阅读能力不很强的人能了解古文内容,以便学习和借鉴。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严格遵守古文今译的原则,准确而通畅地将古文的内容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64.
论教授研究室制度的伦理与知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授研究室制度是学校对教授研究室的职能、教授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以及教授研究室的配备等的约束与规范。作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教授研究室制度的探索具有深刻的伦理基础,即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原则,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体现了制度伦理建设的方向;教授研究室制度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主要的知识论基础是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65.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命题,但“双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模式、技术与机制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净零碳转轨进程。中国净零碳转轨的提质增速需放弃原有的碳思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服务,以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实现能级转换为支撑,加快推动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从多赢协同的视角出发,净零碳转轨还需加快转变原有的发展范式,夯实原创核心技术,通过能源供需市场“去中心化”、分布式与扁平化发展,加快释放零碳转型的发展动能,为推动中国碳中和进程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6.
东西方古代英雄史诗都有“英雄历险”的母题,都有一个“追求”的中心题旨,叙写英雄的诞生、爱恋、历险、受难、死亡、复活。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重在叙写英雄的“历险”,歌颂英雄的勇武善战及强调现实功利的人生追求。《罗摩衍那》则重在抒写英雄的“受难”,表彰强调伦理与德行的人生追求。“受难”不是消极的,而是躬行达磨。这反映了重伦理道德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7.
自从孔子提出"辞达"说之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对"辞达"说纷然的阐释中,苏轼的观点全面而又深刻,显得非常突出.堪称整个"辞迭"说解读历程上的里程碑.苏轼所标举的"辞迭"说.包括标准、内容、基础、形态等几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历史性的、承前启后的.  相似文献   
68.
探究中国现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特征与不足,可为我国将来的政策制定及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以2006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央和地方发布的143份有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工具-目标领域-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模型。结合统计学方法、结构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探究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演进历程、政策工具、政策目标领域、政策主体、政策力度等内容特征。结果表明,在“双碳”目标导向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正在展开布局,战略目标逐步明晰,但仍然存在专项政策缺位、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衡、政策主体合作联系密度不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当强化政策力度,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项政策;高效配置多元政策工具,构建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模式;完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69.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默会认识"这一概念.波兰尼的"默会认识",实质上就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身心合一的整体理解.波兰尼认为,默会认识是人类获得和持有知识的终极能力,在认识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认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上,其思想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某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是我们吸收和借鉴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基础,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0.
以知识论分析为基础,揭示了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及其转变为组织记忆的过程。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是一个多半以组织或企业内各管理人员个人的默会致知过程。为实现默会致知,管理人员首先应就决策问题状况、组织偏好的复杂性、模糊性采取措施,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将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并将这一整体不断内在化为管理人员的认知工具;内化的结果即默会整合,在领悟整体意义的过程中突显问题状况、组织偏好和决策方案;为使新知识即问题及其决策方案转变为组织记忆,组织或企业必须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兴奋和疲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