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31.
郑观 《浙江学刊》2023,(1):149-159
我国以强化董事责任为基本理念,将董事职务行为的违法违章性作为董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董事责任险的排外范畴,从而导致董事责任险在我国的适法困境。相关解决方案应从董事责任条款的立法目的入手,对董事责任险进行适法性制度设计,确保董事责任的损害填补、违法阻却功能不因董事责任险而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32.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对罗马公民伦理和政治的态度非常地复杂,他一方面揭露了罗马人在内战和扩张中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他们为国献身的美德。鉴于奥古斯丁的这一矛盾态度,一些研究者认为他笔下的罗马是一个悬于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之间的非善非恶的政治空间。然而,这一深受政治自由主义影响的经典解读,近几十年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批评者们不仅从总体上拒绝对政治领域的世俗主义理解,而且特别反对把罗马的形象进行中性化处理。本文基本赞同第二派学者的观点,但会通过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展开论证。具体地说,本文将直接切入罗马公民德性的核心原则,切入罗马人在公共领域行动的终极动力,对《上帝之城》第五卷的“荣誉之爱”概念展开一种“个案分析”,通过探索该卷关于荣誉之爱的不同甚至相反的论述之间的逻辑关联,重构出这种爱是如何从自身内部产生出一种辩证运动,由原本维护公民德性的积极力量,一步步地“自我解构”为作为德性之最大破坏者的“权力欲”的。而通过对这一“堕落的辩证法”的全程重构,本文亦将揭示出在奥古斯丁眼中,以罗马为代表的古典国家的伦理与政治,在终极层面上的无根基性。  相似文献   
633.
白居易闲适诗是审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流变及对他族文化构建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往对它的接受研究,多局限于白诗的语言浅俗以及文风契合日本民族风月审美等内容。结合白居易文学的内在矛盾性、平安时代汉学思潮的流变脉动、白居易形象的佛教化等因素,为其域外影响与创造性接受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可以发现:白居易以道禅二家为主的后期“闲适”文学,成为平安文坛“闲适”思想的主要来源;白居易闲适观中的“不适之适”,成为平安文人接受白居易“闲适”文学的重要分流点;仕宦顺达的大江维时通过对《千载佳句》的编撰,呈现出平安文人的汉诗学自觉以及对白居易闲适思想的诗学偏离,却没有真正体认白居易闲适思想的“不适之适”;“不适之适”注入“狂言绮语”的文学表达范式中,后来随着白居易佛教形象在日本的接受和强化,而被仕宦“不遇”的平安汉学文人发展成一种新的时代观点。  相似文献   
634.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知识,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然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对教师在新授课的教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探究欲;另一方面又需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并利用数学学会生活、认识世界作好基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备课、上课和外出观摩学习,在如何通过适恰的问题导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有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35.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宋代由于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使得义利问题更加凸显和复杂。宋代义利之辩主要聚焦于情欲问题、理欲问题和公私问题等内容。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辩护论证儒家“义以为上”的主导价值导向和在与功利思潮的论争中将理论进一步深化是此阶段义利之辩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36.
63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为我们探索新时代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提供了原则遵循。我国应立足共同富裕目标,推动养老产业事业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为解决老龄问题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38.
明中后期以来,为了消除心学末流耽空蹈寂、任情恣肆的思想流弊,部分阳明后学通过论证本心“生生不容已”的自然发用,强调人之本性是道德理性与自然欲求的统一,主张立根于本心,通过即体即用的诚意工夫达致寂感合一的良知本体并依心体发用。在现实层面,部分阳明后学为了维护民众的普遍性利益,限制统治者的私欲膨胀,将絜矩之道阐释为协调统治者个人欲望与民众社会性欲望的道德规范,赋予公私关系以新的内涵,进而发展了王阳明的亲民思想。  相似文献   
639.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健康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提高了老年人健康水平,政策实施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提高、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下降、抑郁情绪得分降低、日常活动需帮助的可能性下降、医疗费用减少。异质性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城镇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更强,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行政等级较高、养老和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的城市健康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健康促进效应主要通过“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服务适老化供给”等机制产生影响。据此,文章建议进一步扩大健康城市建设范围,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健康城市创建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0.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加速上涨,呈现老龄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匀、增长速度快等特点。如何养老已成为了全社会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社区养老作为积极老龄化治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而老旧社区的治理作为社区适老化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情况更为复杂。“微治理”理念的提出,是社区治理的创新形式,在社区治理的模式端发力,提高社区治理质量与水平,从而有效应对老旧社区在老龄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