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01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966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992.
北朝赋的创作倾向及赋论基本上沿续汉代重政教的赋用论传统,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有向南朝赋论靠拢的倾向。不过,其倾向与嬗变不像南朝赋论那样,沿着赋文学特质的方向,变动迅速的发展,而是变动缓慢且曲折回旋。不过,北朝赋风与南朝赋风在不同时期的互相渗透以及南、北朝赋论的双向浸润、补正,又最终在南北融合的大趋势中产生了符合赋文学发展的拓新赋论。  相似文献   
993.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承自屈原、宋玉作品,并在功能、形式、称名上有所变革,体现了诗、骚、赋三体之交融。在功能上,屈、宋作品之乱辞,并非皆为归总篇旨,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亦除归总篇旨外,还有画龙点睛、提升境界等功能;在形式上,屈、宋作品乱辞非皆"变章乱节",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则多采用与主体部分不同的骚体句,有的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还出现了新变;在称名上,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赋卒章有"歌曰"诗曰"辞曰"颂曰"已矣哉"等,与"乱曰"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994.
995.
陈国青  任明  卫强  郭迅华  易成 《管理世界》2022,38(1):180-195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进步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融合持续深化的同时,数据治理,高阶智能以及数智赋能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进而引发信息系统研究的新跃迁。本文首先刻画了我国信息系统研究的阶段演化框架,讨论研究的“造”与“用”视角、主题跃迁、价值创造特点、方法论范式等。接着,通过凝练对于大数据的认识,揭示管理决策要素转变,探讨了现阶段信息系统研究的若干前沿方向,包括“大数据驱动”研究方法论范式、智能方法创新、人机融合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相应的建模思路和求解路径。最后,从数据、算法、赋能的层面,阐释数智化新跃迁的新特征、新挑战、新课题,以期为我国信息系统学界提供前沿探索和研究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斯·韦伯的"除魅"概念因其对西方理性化所导致的意义危机的深刻把握而成为文化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之一。在做出这一判断的同时,韦伯同时也指出了、批评了"除魅"之后种种"返魅"的现象。结合此前的席勒和此后的本雅明的有关论述来看,所谓"返魅"其实是文化艺术对"除魅"后世界的"赋魅",它既可以选择回归传统的形式("返魅"),也可以采取重新创造的方法("造魅")。"除魅-赋魅"的双重过程和悖论逻辑不但反映了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关联,而且也蕴含着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现代人也仍然需要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现代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给世界"赋魅"。从这个角度看,韦伯所说的"除魅"或许就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赋魅"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997.
曾路 《民族学刊》2021,12(10):65-72, 124
2004年,“文化生产力”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党的重要会议(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中,标志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此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为因应延续至今的该发展趋势,作者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生产力问题单列出来作为子系统加以研究,希望能够充实整个文化生产力理论中应牵及的文化多样性影响因素,进而更好地诠释多文化基元平衡发展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于是乎,本文在两个自设理论关注点下展开研讨:一者是对文化“量态”环境的认知,二者是对“文化生产力之赋能”思想的实践。设立的目的是要将两者整合为一个互为前提条件的论述平台,用以探析文化体量不大的民族提升其文化生产力的途径——特别是利用文化产品商品化和新媒体生态达到赋能增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从出土材料看汉代更赋的征收机构及其征收时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贵 《学术论坛》2005,(8):140-144
根据出土材料考证,汉代更赋的具体征收机构在“里”,而非乡啬夫。征收的时间为武帝时期,而非文帝十三年。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英语诗The Shark和汉语诗《大雾垂江赋》运用“赋”、“比”、“兴”手法的比较,从中、西方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和而不同”,探讨中西文化的内核差。  相似文献   
1000.
《大乐赋》是中唐白行简创作的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场合下男女性事的赋体作品,在现存先宋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唐代社会的性事开放,道教房中术的盛行,文人与歌妓、女道士的频繁交往,是此类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大乐赋》的性描写是应当扬弃的,但作品也有难得的认识价值、社会史料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