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7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98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19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3389篇
社会学   491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明治维新前后,美国文学随着美国政治开始影响日本。首先,诗人爱默生的诗和自然观,受到“文学界”同仁北村透谷、岛崎藤村、上田敏、户川秋骨、平田秃木等人的欢迎,促进了“文学界派”浪漫气息的形成。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惠特曼在日本大受欢迎。惠特曼的文学精神与大正民主主义思想十分吻合,产生了由福田正夫、白鸟省吾、富田碎花、百田宗治、加藤一夫组成的追求以民主为基调的诗歌新团体———民众诗派。惠特曼最初由夏目漱石引介过来,后被金子马治、内村鉴三、高山樗牛、野口米次郎、小山内薰等人继承下来,特别是内村鉴三关于惠特曼的介绍…  相似文献   
52.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53.
文章剖晰了铁路货运高度集权式的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提出了铁路货运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新管理体制,创造性地阐明了铁路货运作业流程革命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新管理体制的基本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铁路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4.
在改革开放的特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这些革命优良传统与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扬光大、发展和深化,构成了特区道德文化和深圳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成为特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5.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56.
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57.
信息时代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时代已经初露端倪。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 ,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 ,积极应对、创新求变 ,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的话则可能成为它的牺牲品。我国在 2 1世纪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以便能集中精力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兼顾中国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 ,为我国在 2 1世纪的崛起制定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58.
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对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巴金与人道主义、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巴金与爱国主义等方面来阐明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确认:憎恨腐恶,同情弱者的革命人道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是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的主导面。巴金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60.
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