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0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9篇
理论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4256篇
社会学   25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凤梧先生(晚年自号蕉窗老人)国学根基颇为深厚,勤于著述,诗词多有佳作.有的咏史怀古,有的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忧患爱国之情.其作品对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英汉语商标词的特点;探讨了商标词翻译过程中美感失落的几个方面,包括译名在目标语中引起文化冲突,译名既可理解为汉语拼音又可理解为英语单词,译名含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及译名意象粗俗不雅;指出商标词翻译过程要注意商标词的意象美、声韵美、文化美、形式美等方面的美感的保留及传递的方式.  相似文献   
73.
美学视野下的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是译者从自身的审美意识出发,将源语商标词转化为目的语商标词的一种审美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关照商标的基本美学特征及商标翻译的审美取向,努力使原商标词与译名商标词具有等同的审美效果,从而达到商标设计的预期宣传效果,发挥其在商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仿词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其相关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本文主要从联想的心理机制出发,去探寻联想对仿词生成心理和接受的心理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
唐五代词体的形成与发展与诗体关系密切.初盛唐词几乎完全被动的接受诗的影响.中晚唐"以曲拍为句"的制词原则引起了词体对诗体的背离.五代时在西蜀和南唐两大词坛的共同努力下,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体范式、美学思想、创作宗旨和艺术风格,诗词离散力度加剧的同时词又逐步借鉴诗在音律和情韵上的成果来丰富自己.这种背离与接受的辨证统一奠定了后世诗词关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6.
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密等人的西湖词社是一个以杨缵为中心人物、以西湖周围的景物为活动地点、以作词为主要内容的词人吟咏活动的社团形式 ,可考知的主要人物有杨缵、施岳、张枢、周密等九人 ,活动时间则在宋理宗景定四年 (12 63 )至度宗咸淳元年 (12 65 )。他们作词坚持词的音乐性 ,以“雅”为指归。“雅”的第一个标准是语言不能鄙俗 ,第二个标准是格调不能软媚 ,第三个标准是意思不能狂怪直露。宋亡后 ,周密与王沂孙、张炎等词人咏物唱和 ,可视为西湖词社的后期活动。这些词作寄托身世之感 ,艺术手法含蓄隐蔽 ,对于清代常州派的词论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7.
78.
文学作品是作家本性、人格精神的复现。江西遗民词作为江西遗民词人群个性、心灵之诗意表现 ,其中所表露出的欲挽狂澜于既倒、重整乾坤的雄心与壮志、对自身归属感的积极寻求和对自己所处时空的理性反思、及对社会人生的执著与关注等内容 ,正是这个词人群体在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生成的豪逸之气、忠义之心、耿直之性等群体特征的文学表达 ,具有鲜明的地域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79.
<阳春集>就其写作数量、艺术水准、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来说,都是超越南唐时代的,它应该是柳永之后、晏欧之前时代的产物.正中体形成历程全然没有任何蛛丝马迹,<阳春集>中出现的地名风物与冯延巳身世及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也不相符,如冯词中出现的"芭蕉"等物象即与其身世不符,咏梅词<鹊踏枝>则改窜自宋人杜安世之<蝶恋花>.由陈世修编订的<阳春集>很可能是一部伪作,其词作来源应与杜安世的<寿域词>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