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7篇
理论方法论   179篇
综合类   1407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3-228
史传叙事呈现出"行动>性格"的特征。行动是事件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事件>人物"。史传中的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附带产生了性格。这是因为史传编撰的根本目的是彰善瘅恶,而能反映出人物善恶的只有行动。这导致了它的人物性格以单一型、向心型为主,性格结构缺少变化性和对立性,并呈现出善恶二元化的倾向。史传人物的这一特征还与史传叙事不能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属于事后叙述、合传类传的编撰体例等因素有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2.
本文考察了早期英国东方艺术研究者格雷从事敦煌艺术研究的背景、经历与成就,认为他对敦煌绢纸画的整理与宣传,对敦煌壁画的断代、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3.
甘肃籍导演秦川的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以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与影像中所构建的多维敦煌形象,力图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反思地方纪录影像对自身所处(或所属)的地方历史和现实的书写与呈现。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表现手法等角度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的叙事特点、多维的敦煌形象塑造以及对敦煌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诉求,有助于人们对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认知。  相似文献   
64.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65.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6.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67.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对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艺术形象的研究发现,菩萨造型、飞天形象、舞伎形象、民女形象等女性化审美取向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认为,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要,同时是由当时特定阶层的社会性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8.
S.797、S.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本文将敦煌文献中描写丑妇的作品分为两类:佛教故事类和民间世俗类,并分别对这两类作品中的丑妇形象进行了分析。佛教故事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外貌的描写,极尽夸张之能事,美与丑之间以崇佛为分界可以相互转换。民间世俗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品行的描写,妒妇、懒妇、搬弄是非之妇都被归入丑妇范围,反映了儒教对女子"四德"的要求。两类作品在描写丑妇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儒释观念的不同。但这两类作品有着一致的丑妇观,即丑妇之丑具有绝对性,是美和善的对立面,两者不能并存,这与中国传统认知中丑女可因其美德而改变命运的丑妇观有所不同。其原因与佛教对唐人审美观之影响、敦煌说唱类作品对俳谐性之要求以及唐代官方对审美理想之引导等有关。  相似文献   
70.
长弓 《劳动世界》2020,(7):40-41
2019年,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敦煌研究院著名文物修复师李云鹤,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沉甸甸的颁奖词诉说着李云鹤平凡却伟大的人生故事。从洞窟清洁工到修复国之瑰宝的“大国工匠”,李云鹤的一生与敦煌壁画息息相关。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李家后辈也纷纷加入守护国之瑰宝行列中,三代人传承接力守护莫高窟,为国之瑰宝“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