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98篇
丛书文集   1021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2782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研究的范围包括指示语、   语用学在课文理解中的应用              会话含义、预设等。要使交际取得成功 ,说话者指示语所指信息要清楚 ,交际双方要有共同的语用预设 ,双方还要遵守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东在《<水经注>词语拾零》中指出“秀”有“高出、特出”义。通过全面查检《汉语大词典》以及详细分析《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含“秀”的词条,笔者发现其中有部分含“秀”的词条忽视了“秀”有“高出、特出”义,释义未确,旨在纠正其错误。  相似文献   
13.
语义层面上语用含义的话语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之所在。为加强薄弱环节,须从“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出发,揭示话语中交际意图传递的规律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推理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轨迹、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鲜明特征、基本结构以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把握和处理的几对关系等方面加以梳理,以资为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量的角度对《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结果发现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带宾语),单音节形容词作宾语,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以及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中国学生翻译英语原文时提高对原文理解能力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译汉翻译教学中理解原文时的体现和翻译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孝子的典范故事,作为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中国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需要为此发扬光大。但需要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这种历史沉淀物,使其更好的体现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的一些句子和标题为例,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误译并分析了误译的原因,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为视角,深入挖掘盖茨比的人物形象,揭示菲兹杰拉尔德在主人公身上所赋予的另一层深刻含义--盖茨比是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中一个戴着君子面具的伪君子形象,从而对已成定论的观点进行辩驳.  相似文献   
20.
"银箫生与梵玲的系列情感故事",是<紫罗兰>自创刊以来刊登的系列连载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传"的手法展开,充满了抒情伤感的末世情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自叙传"创作,在读者中颇有市场.但是"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与新文学"自叙传"貌合神离,本质上完全不同.如果说,新文学"自叙传"以种种反社会的行为体现出对现代性追求的话,那么,"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却是通过叨絮的伦理诉求,建立起顽固的封建樊篱,以企达到反现代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