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852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变得更为透明,民营经济若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就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利用互联网探索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存在领导层网络意识淡薄、难以改变旧有的商业模式、构建网络平台能力差、与合作企业之间存在信任短板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在平台利用上缺少一定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并且抓住机遇,融入“互联网+”的大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努力构建网络信息中心平台,提升民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政府也应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2.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地位与作用的美学理论,在解读与赏析文本中可以拓宽研究的视角,更深层面地挖掘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李尔王》的叙事话语与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从作品情节、人物命运、叙事语言、叙事风格、意象、宗教色彩等方面力求突破文本限制与障碍,以期让独具魅力的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3.
针对工科大学物理在小班化进程中的师生角色转换和课时不足等问题,分析了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和模式,并结合高校培养目标,从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关系着手,提出一种将两者融为一体的课程模式,经由多角色教师团队、“全”和“精”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模式,搭建起理论和实验“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生在实验平台上的具体实践表明,这种小班化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益活跃,且逐渐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以2008—2015年766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在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形势进行 SWOT 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并购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5.
借助于两性之间的性巫术来促进农业丰产的现象业已消失,但它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仍然在农耕信仰当中有所反映。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方,因此安土重迁、丰衣足食、风调雨顺自然成为当地农耕文化追求的目标。凉州地区的农耕习俗中的送耙齿、送“粪馍”、种子的贮藏、男耕女播等事象中,至今仍留有先民生殖崇拜的印记,它既是凉州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的延续,也积淀着劳动人民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36.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37.
面向用户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服务的根本导向。在“互联网+”时代,开展针对性、增值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功能和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具有多元、服务、共赢的特征,在推动馆藏资源共享的实践中,公共图书馆要借助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的统一标准,打造用户一体化体验模式,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助力资源共享建设,以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8.
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走的是相同的"复古"道路,即发扬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弊端、民生疾苦、风俗人情,再现了汉乐府风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9.
董小宛入宫说始于清末之见不确,仅仅一部《红楼梦》就能证明早在乾隆年间即存在董小宛入宫说,而导致此说产生、传播的,则当是对顺治末年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的误解。  相似文献   
40.
清代新疆流放名人的诗作,在对新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赞美中,融汇了诗人浓厚的诗情和传统文化意识。他们情系祖国统一,表达了对边疆美丽风光和各族人民的热爱及自己深厚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