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852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根据秋寿南在《乡试录》中的记载,他的曾祖秋学礼曾著《补斋文集》《仅礼节读》两种,另有《补斋图册》一种;他的祖父秋家丞著有《八一编》行世;他的父亲秋嘉禾没有著作。这些著作中,只有秋学礼的《补斋文集》流传下来,其它都已流失。最近,又从《晚晴簃诗汇》中发现了一首秋学礼的诗,从《慕莱堂诗文征存》中发现了一首秋寿南的诗,这为研究秋家的家史和秋家的文风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2.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是盐城建湖人,在撰写《中国二乔·胡乔木、乔冠华传略》的过程中,多方寻求乔冠华诗作,终从其夫人章含之等人处觅得其35首诗作之全璧,欣慰至极。今特辑录介绍,以飨读者,并以此告慰先贤。  相似文献   
53.
Employing certain generalized random permutation models and a general class of linear estimators of a finite population mean, it is shown that many of the conventional estimators are “optimal” in the sense of minimum average mean square error. Simple proofs are provided by using a well-known theorem on UMV estimation. The results also cover certain simple response error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晚清著名遵义诗人郑珍"九哀"诗.阐述了郑珍"九哀"诗中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之现实主义精神,并对诗歌中采用的颉取典型,运用对比和使用方言俚语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5.
从汉末交游士风看"古诗十九首"女子形象知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表现汉末交游士风,或直刺朋友交情凉薄,或写渴望知音,或写思念,都是把看女性形象当作知音来刻划的.  相似文献   
56.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面对急速的社会变迁中,需要以变迁与文化的视角来选择研究 问题,而中国社会文化中群己关系的社会心理机制,即“我们”概念的形成机制及其 转换的可能与条件,正是一个体现着双重视角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 助于解释社会凝聚力、群体行动的逻辑,讨论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类别与个人 的关系;也有助于培植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社会 合作。与以往单一机制的分析框架不同,通过对两个个案的讨论,研究提出了一个 新的分析框架,即:中国人“我们”概念是在社会情境的启动和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之 下,经由相互交织的“关系化”与“类别化”双重过程形成的。

关键词: “我们”?概念?群己关系?关系?关系化?类别化

Faced with rapi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discipline of social psychology in China needs to choose its research top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change and culture. A basic issue reflecting precisely these two perspectives is tha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mechanism of individual‐group relations, namely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u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and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mechanism. Exploring this issue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social cohesion and the logic of group behavior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individual,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ategory and the individual; it will also help cultivate social psychology resources and support systems at a time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thus promote social cooperation.. Unlike previous analytical studies that focused on a unitary mechanism, this study uses the discussion of two cases to put forward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that is, the Chinese concept of “us” comes into being through the mingling of “guanxilization” and “categoriz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ntext prim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57.
《Home Cultures》2013,10(3):267-286
  相似文献   
58.
胡风的编辑思想与七月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学史最后一个十年里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胡风的编辑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胡风的编辑思想核心就是强调自觉突入现实生活的主观战斗精神 ,也即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以及主张客观现实和创作主体感情的融合统一等 ,以此来校正和调整文学创作上的不良倾向 ,使七月诗派能在这种编辑思想的烛照下 ,健康而勇敢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9.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认为自然界是关丽的、具有个性、可以与之交流,但弗洛斯特则以为自然界具有毁灭性且冷漠无情;后达尔文主义诗人认为宇宙是永恒的,人类与其的斗争是徒劳的,可弗洛斯特则常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设置屏障,赞美人类与后者争斗的勇气。  相似文献   
60.
在毛泽东诗词中,“山”是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50首诗中,写到山的有33首,大约用755个“山”,提到了我国的36座山名,这些山这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么,毛泽东诗词中何以多“山”呢7“山”象征着什么?又给毛淬东以何种启示呢?文章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