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似乎总被某种异化了的关系所左右.经典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今天在中国已演变成多种复杂的社会镜像,表现出诸多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分配方式等等,都与上层建筑形成了紧密联系,并被一种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辩证地审视发展要务,决不能因抓经济而忽略文明根基;理性地正视各种矛盾,决不能任其泛滥而殃及发展之本.正本清源、科学理性,统筹兼顾、自然和谐地坚持发展,促进发展,必当是传承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52.
卢定 《人才开发》2009,(10):33-34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要求全部上层建筑,包括干部工作都要相应地进行变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给企业以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3.
"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术语是马克思主义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然而这一术语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意义,甚至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家乔治.马尔库什直接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隐喻性意义的种种歪解,而且通过对隐喻的当代有效性的批判,最终提出了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解释范畴进而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4.
马克思、恩格斯都赋予上层建筑概念的喻义如下两类内容:一是思想、观念;二是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政治形式等,但马克思用上层建筑喻指信用与虚拟资本,恩格斯则在本来意义上涉及军舰的上层建筑。因此,既要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上层建筑概念赋予意义的相同面,也要看到其不同面,不能不加区别地用恩格斯的话来佐证马克思的观点,也不能用马克思前期著作中的论述佐证其中后期著作中的观点,更不能将其三类喻义加以混淆并用以相互佐证。对上层建筑定义应予再思考,即不能再把上层建筑固定划分"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应从语言学、解释学角度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赋予了它哪些意义。  相似文献   
55.
胡亚非  王雨佳 《理论界》2008,(2):159-160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中有一段针对礼义教化的论断,从这段话出发,本文试图站在历史文化的视野上,综合《论语》、《诗经》,以马克思主义有关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春秋时代礼义教化的状况及其深层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6.
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变动以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依归,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取消或出台一项新的政策。也要讲究可行性、适时性、承继性.这也是一门艺术。纵观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往往具有高超的艺术性。稳健财政政策的出台,成为又一次实证。  相似文献   
57.
经济全球化乃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对全球经贸法律规则的统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提出了要求。WTO既是一个国际组织 ,又是一个国际贸易条约体 ,也是一个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它凭借“三位一体”的功能以灵活的方式应对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从而成为后者的主要载体。二者的关系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咨询与决策》2011,(12):67-69
理念是指一定世界观之下的某种基本观念、立场和追求。人们的行为和实践均受一定理念的支配,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实践。因此,理念在主客观的互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它集中反映了意识、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之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主观能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张平主任指出,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59.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在特定的时代境遇中孕育成型。较之于马克思,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更强调上层建筑和阶级意识,在理论基调与历史使命方面既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传统保持一致,又独创性地推进了马克思由经济基础规定市民社会的认识思路,展示了切中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60.
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化的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有机整体系统,它们彼此之间不应该是矛盾对立加虚假统一的社会关系,而应是彼此协调运作与通顺和谐并真实统一的社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本义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意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