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1177篇
劳动科学   100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197篇
人口学   147篇
丛书文集   1300篇
理论方法论   418篇
综合类   3238篇
社会学   775篇
统计学   33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654名流动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的代际支持水平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四因素之间两两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98和0.078,且两者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序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7。结果提示,代际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2.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分区域推进的准实验条件,利用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直到政策规范实施后的2013年才出现。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的粮食增产效应是在未挤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条件下,通过激励农户提升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发挥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且在农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率及机械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有更好的政策表现。  相似文献   
93.
从脱贫户获得感维度检验中国脱贫的实践效应。通过对广东省48 村1 518 已脱贫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且比已知脱贫收入线显著偏高,产业扶贫对收入增长的作用显著;脱贫户基于家庭劳动力人数、老人数和学生子女数等客观需求,多数自觉获得了体现客观机会获得的脱贫政策福利;脱贫户拥有较高的获得感,并没因调查个体的人口特征而存在差异,其显著地与客观需求呈负相关,与客观获得呈正相关,需求既定时客观获得增加,则获得感会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新时代基于需求-获得-满足的精准扶贫逻辑具有实践效应。在客观获得确定而需求增加时,获得感会显著偏低,收入的影响作用最大。因此,后脱贫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乡村教育扶持力度,从外部基础、成人主体内在动力和代际发展潜力来保障和提升脱贫成效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4.
出生于苏州的现代著名海派画家陶冷月,在本世纪20年代初熔中西画法于一炉,以“新中国画”震惊画坛,和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等成为中西融合派先行者,为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绘画美学角度,分析陶冷月的艺术创新过程和艺术审美特征,说明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5.
论比的感性源头与思维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比”与古人感性生活在表层形态上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于男女双人舞中的那种双方意得心许、“超乎空间力的关系”,却始终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并从二人间的亲密、和谐被扩展、提升为社会群体内部的和谐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最后凝结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智慧。这种变化表现在语言学上,则是比的含义从“匕者,比也,比于牡也”到“比者,密也”的外延扩展。而这一变化过程也正是比法思维从孕含于感性生活到被抽象为一种认识、思维方法的早期生成过程。无论作为修辞手法,还是作为表现手法的形式化的比,都不可能将比法思维之原型所具有的那些感性内容给予完满的表达。因此,比法思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使抽象化、形式化的思维模式重新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主体体验。这是比法思维发展的又一个阶段,亦即它作为具象化的艺术思维的阶段,历来的研究所重视的也正是这个阶段。但是,仅仅止步于此,而忽略了这种民族思维的历史生成,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后来“比兴”概念特定的伦理教化内涵以及比兴体诗特定的审美特征等等都必须在弄清比法思维历史生成过程的前提下,才可得到根源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在审美活动中人的视觉和听觉的不同特点,了解和掌握审美感官的特点,就可以在美的形象诉诸感官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可以更有成效地在美的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97.
篮球传接球“球感”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练习,并提出各种要求,应多触球.练习和基本教学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同步进行,不可偏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即时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98.
《决策导刊》2005,(1):21-21
“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是不少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客观地说,领导干部希望尽快地干出成绩,以赢得信任和支持.这是好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顾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一门心思谋求快出政绩,却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99.
政府CIO之困——政府CIO,路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决策》2005,(3):14-20
在中国,我们究竟有多少沉睡的网站需要唤醒?我们到底有多少财政投入了深不见底的信息化黑洞?我们还需在电子政务建设上付出多大的实验成本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2005年,我们听到更多呼唤建立政府CIO制度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