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462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020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程朱"性即理"、阳明"心即理"的论断,为宋明理学之道德形而上学基石.考虑到现代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故若要儒学为人们所理解,必须从根基处重新阐释,本文遂尝试提出意世界说,以解决这个"儒学现代化"中奠定基础的关键问题.程朱、阳明断定人的存在中内涵着天理(诸先大儒称作本性或本心).是一个正确的论断.错误之处在于对其来源的解释.本文论证,天理并非源于天命,而是来自客观地存在于文化中的意世界.本文以笔者早年提出的"'我'之六"说阐明,人的存在中有文化存在之维,此维由意世界浸润化成.立此说,极容易解释,常人何以未有天理之全;修养用功,致力处全在观照意世界价值内核并化入自身,遂可判定朱学高于阳明学.并据意世界说,对牟宗三"智的直觉"、"良知是呈现"说之得失作了评判.  相似文献   
92.
释“永”     
“永”的常用词为“长”,但“永”的本向来众说不一。“永”的甲骨文形体有四种形式,“永”是“泳”的本字,“永”借表“咏”,“咏”与“谅”为异体字。“永”、“泳”、“咏”、“谅”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
此文从语用和生成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94.
翟宜疆 《兰州学刊》2007,(3):193-194
异体字在水文中占据很高的比例.通过对水文中的异体字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及对水文异体字的类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文是一种早期文字,但是其表意系统是相当发达的;2)水文的自造字产生于其借源字之前;3)水文在汉字流入之前是一种民间用于记事的早期文字,在汉字流入之后才成为一种以宗教为主要目的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95.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与名词在“空间”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强“个体”、强“自主”,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  相似文献   
96.
从“”的本来看,者,宜也,它是指人们行为要遵循和符合“礼”的标准。是仁之断制,是利之规制,也是君子之质,它是《论语》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德目。  相似文献   
97.
"教(叫)"在近代汉语中有表示被动与使动的用法.本文讨论了"教(叫)"的这两种意思的源流及发展."教(叫)"的被动由使动转化而来.文中并以"教(叫)"和其他词为例说明,在汉语中使动句和被动句有互相转化的可能,转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句子形式相同,二是两种句子具有语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8.
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是一部为适应唐代治国与科举之需而诞生的<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在孔子删诗问题及三颂体制差异等方面别有新见.在"三体三用"说、赋比兴释、"六"排序、<诗经>章句结构及用韵等诸方面均有创新之处,具有丰富而鲜明的诗学因素.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分析及汉语方言材料的佐证,认为致使性"得"字补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致使"得";二是词汇手段使动用法衰落,使成式出现。特别是隔开型使成式和"V+使令动词+C"用法的出现,给致使"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句法位置,从而促发了致使性"得"字补语句的产生。而从生成语法轻动词理论角度来看,致使性"得"字补语句中的"得"可看作使役轻动词。  相似文献   
100.
中原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现代性阐释,比如,通过对文化的诠释,对坚韧、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对纯朴、仁爱精神的展现,对忧患意识的体现,河南当代文学在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引领人们朝着真善美前进的正能量、构建中原新形象、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