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2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686篇
劳动科学   206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48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573篇
理论方法论   658篇
综合类   5030篇
社会学   471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777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932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113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也分析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文化、教育等角度展开民主建设进程中整合政治文化的路径分析,以期对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分层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商民主致力于建立多主体间平等沟通的平台和机制,使人们在浓厚的民主参与体验中实现个体偏好的转变和汇聚,而非简单甚至粗暴的"被代表"和"被聚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协商民主实现了对传统民主形式的超越。作为一种民主范式,中国式协商民主应基于系统性和统驭性的视角,通过顶层政治构建重塑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中层政策创制提升协商民主的主体效能,并以基层治理民主开辟协商民主的实践进路,从而以多元化、多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应对现代异质性社会的复杂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5年4月20日,弘道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民本与民主”为主题的思想对话,这也是弘道书院今年着力推广的“儒学与政治学系列对话”的第三场。此次对话的四位嘉宾分别是儒学、政治学、法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新生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四位嘉宾展开了一场跨学科、多视角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5.
干部队伍,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组织的整体形象。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它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政令是否畅通,运转是否高效,制定的计划能否得到执行,总体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如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打造出一支廉洁高效、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新时期干部队伍,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17.
民主行政范式是行政权力运行民主化的集中反映。民主行政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反映着行政权力再政治化过程中民主政治合法化机制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民主政治在完善公共责任机制过程中的内在规定性,适应了公共行政民主化过程中实现善治目标的基本要求。政府绩效评估对民主行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扩大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转变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范式、塑造参与型合作型评估模式、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等内容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静 《职业》2015,(7):222-223
独立后,印度在经济上从殖民地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政治上进行民主制改革。它在转型时期处理民主与现代化关系的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政治和道德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讲道德和政治从整体上采讲是一回事。在一些政治理念上,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品行,讲求德治。德治是通过统治者道德的修练,使社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现在的民主仍然需要良好的德治,良好道德是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民族危亡的现实使中国共产党把发动和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自卫战争、求得民族独立作为第一目标;但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放弃争取民主的斗争.毛泽东称抗日与民主“是目前中国的头等大事”,“把独立与民主合起来就是民主的抗日,或叫抗日的民主.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①毛泽东的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实行“民主抗日”的重要性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