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25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22.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特殊环境使这一时期的人口成为一个谜团,研究人口迁移有助于正确了解当时的人口问题。当时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量大,流向是无效的往返流动。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经济建设移民、国防性质移民、逃荒和越境等。当时的人口迁移遗留下了不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3.
文章通过对人口迁移过程的研究,利用动态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人口迁移模型,并对其所舍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中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在经历制度的初建阶段、法制建设阶段和制度完善阶段之后逐渐形成控制人口迁移、调控社会资源分配、划分等级身份等重要功能,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完善户口登记制度、改变户口迁移程序、坚持户籍制度与相关制度改革综合推进等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5.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6.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27.
汉族人口最早迁入青海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末 ,以后二千多年而不绝。汉族人口迁入青海对在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着重讨论汉族在两汉时期的迁移情况及其相关问题 ,诸如移民的迁移过程、来源、类型、管理、分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8.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入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屯垦戍边为职责,集党、政、军、企为一体,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由于兵团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特殊性,兵团的迁移人口状况、流动人口状况也呈现出了很强的独特性。本文以兵团农八师石河子为样本,对其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论近代江南乡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是乡镇化的外在发展机制。从人口统计、乡镇数量和规模的变化诸方面,可以显示近代以来江南乡镇化的走势。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考察,江南乡村现代工业的成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构成乡镇化的主要拉力;人口压力和土地制度是乡镇化的主要推力。江南乡镇化的历程呈现了这样一些明显特征:密集的中小乡镇是乡镇化的基础;江南中观区域内部的乡镇化存在着水平差异,但没有性质的不同;外来移民是江南乡镇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