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721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464篇
人才学   254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3048篇
理论方法论   561篇
综合类   6652篇
社会学   823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112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996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自然地理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联系较多,而人文地理学则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结合的较紧.也正因为如此,古人形容某人知识渊博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果地理教师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自然地理部分中涉及“地球与地图”的计算总是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2.
"浙江潮"文学现象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极具观照意义,而就其"生成"原因看,则显然是这个地域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致,对此作深入探讨,必将有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3.
论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理工、轻人文 ,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到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也符合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但是 ,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 ,教育相对滞后 ,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融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当前 ,努力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消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历史上形成的壁垒观念 ,必将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4.
2006年6月22日,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了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刘树道,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副校长陈铁群、彭新一、王迎军、李琳、彭说龙,校长助理、科技处、社科处处长李本祥出席了会议。教育部社科司何健副研究员、广东省社科联李恒瑞副主席应邀作重要讲话,浙江大学社科处褚超孚副处长、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张建华主任应邀作经验交流。全校各有关单位和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主持。  相似文献   
85.
根据治者信守法律的动机和符合法治的程度,法治主导者对待功利的态度,法治理论的社会基础是平民还是精英及其对待法治倾向于工具还是信仰,法治可以分为“工具的法治”和“信仰的法治”。工具的法治相对于信仰的法治,对治者提出的要求较低,其法治目标也更务实,并且切实考虑到了市民社会的利益要求,应当成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6.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87.
牛汝极教授,汉族,1958年12月生于新疆石河子,1986年新疆大学突厥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2003年获法国高等研究试验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8.
在新世纪的头一年,我们校区根据学校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建校目标,加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科研管理,经校区和学校上下努力,新世纪实现了开门红,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实现了合并前原三校在国  相似文献   
89.
90.
《社区》2002,(19):53-54
一个地区的社区建设总是与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特有的人文历史相联系的,因而带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苏州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条件是: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居民对社区建设的需求层次相对较高;作为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居民对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始终保持很高热情;作为一个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任务较之以往更为繁重。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并以开拓创新精神进行不懈的实践探索。经过1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苏州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