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2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626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社会规范之间以基础规范为核心形成一个有机的规范体系或规范联盟。基于国家强制力的基础规范是"硬规范"和"明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则是"软规范"或"隐规范",二者生成的"规范合力"建构了社会秩序。党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扮演着基础规范的角色,尤其是规范"关键少数人"的纪律性党规与公法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中动结构是用来描述非施事主语的类属性的结构,其内部蕴含情态性解读,并且施事不在句法层面体现.由于格体系的脱落,英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语用语序到语法语序的类型学转变,在新的类型学框架以及语用功能的联合影响下,古英语中的man结构的一部分成员经历了由话题到主语的语法化过程,从而产生了中动结构.  相似文献   
133.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鼻祖,也是西方现代悲剧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卢卡奇的《悲剧的形而上学》主要探索悲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重建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第一次抬高并强调悲剧的形而上学层面和伦理现实性诉求,从而影响到本雅明、戈德曼和伊格尔顿的悲剧理念和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理论内涵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4.
135.
基于稀缺降低人们的心智,本文将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拓展至认知、元认知功能与自尊,共同构成心理"可行能力"。然而,贫困对劳动力人口心理"可行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探讨贫困对农村劳动力心理"可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并未阻碍劳动力人口的基本认知功能,而对其元认知监测功能有阻碍的倾向;贫困对劳动力人口的外显自尊无影响,却显著损害其内隐自尊,而且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互背离,呈脆弱型高自尊。因此,今后的扶贫政策可将认知功能作为劳动力贫困人口精准瞄准的参考标准之一,设计应对劳动力贫困人口元认知监测功能下降的助推方案,聚焦劳动力贫困人口内隐自尊的重建,以激活他们可持续减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6.
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人类群体之间。这种内隐的偏见会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外部影响因素来减少内隐偏见及其影响。研究这种内隐偏见产生的原因,进而加以调节、控制,减少内隐偏见及其影响,从而为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7.
二十多年的创作,经历了多变的过程。从注重传统的现实主义描绘到汲取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从营造故事到追求小说深层的意蕴,从反映对现实的感触到刻意创造引人思索的新世界,从对人物的外部描写到着力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8.
139.
《豆棚闲话》以"豆棚"这个空间为主线,通过描写豆棚里豆藤的生长来展现时间的变化,以乡间各样人式为主角,在"豆棚"空间下以闲话的形式讲述了十二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在这些相对独立的故事中,叙述者不再单一且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故事中套故事,展现了三维立体空间,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故事隐形框架。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豆棚闲话》叙事结构所展现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并及以作者解构的历史人物形象和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来分析故事中的隐含作者。  相似文献   
140.
"达雅塔嗡嘎底嘎底波罗嘎底波罗僧嘎底菩提梭哈"作为藏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末尾出现的明咒,以具有大明咒、无上咒等诸多殊胜功德,被众多在家居士和僧人日常课诵与守持。相比心经经文的甚深内容,其咒文及咒义方面常常会遭到人们忽视。实则此咒不仅与经文相互呼应,还具有更加精炼的隐义内涵,并与三解脱门、三种姓、二谛、五道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