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492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9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227篇
理论方法论   262篇
综合类   2640篇
社会学   482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从人性的界定、人性的倾向、人发展的决定力量、健全人格的特征四个方面,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的人性观进行比较,探讨其中国化的可行性及其中国化过程中会面临的阻力。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在遵循戏曲艺术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尽情地将和谐统一、均衡稳定的“中和之美”思想发挥到极致,其中强调演员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技巧统一的所谓“内外结合”的戏曲美学命题,有推波助澜之势。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大钟寺永乐大钟文化内涵、外观特征、声学特性与北京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北京另外3尊永乐大钟在北京钟铃文化中的地位;指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响钟出自永乐年间并都在北京的现象。其中,永乐大钟御制佛经铭文布局“三进三出”现象、永乐大钟局限性、北京钟铃文化等概念都是首次阐述。  相似文献   
64.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江秀坤 《统计与决策》2005,(24):117-119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其融资难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难题.本文在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改善现有的贷款方式,开拓以资产为基础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民歌中有关作品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乐府民歌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67.
作文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教师的指导包括作前引导、作后批改、总结讲评三个环节,无疑,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落实好其中每一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作文批改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觉得付出很多劳动。花费许多时间,负担沉重,而对学生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在学生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已不满足教师的泛泛修改和空洞评语了。总而言之。作文批改工作效率低下,亟待改进。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批改缺少先进科学理论和人文思想的指导、关照。只而有搞好指导思想的继承、特别是创新才能稳步取得批改实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地位不容忽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却常常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在探寻原因的同时提出建议,力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读写结合,使读写交融、读写共生,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
言意之辨是贯穿整个金代的美学理论。周昂、赵秉文较早提出以意为主之论,反对求奇、求巧,拘于形式。王若虚对前人加以发挥,高扬"真"、"自然"和"自得",倡导"求是",打破了传统文论"文以载道"的局限。元好问以"诚"为核心概念,强调"知本"、崇尚"情性",倡导"得唐人为指归"。金代的言意之辨,对元明清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