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314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923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权利"到"仪式":南非的艾滋病行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考察了南非HIV/AIDS行动主义的道德政治如何有助于公民身份(citizen-ship)新形式的出现,这种新形式既与基于权利(rights-based)的斗争相关,又与个体HIV/AIDS患者对病痛和污名化(stigmatization)极端体验的共享意义相关。我指出,可以确定的是,正是晚期艾滋病患者"接近死亡"的绝境体验、以及与这种疾病晚期阶段相连的巨大污名和"社会死亡",为HIV/AIDS的幸存者对"新生命"和社会行动主义的委身提供了平台。行动主义者的干预和对这些创伤经验的重述也推动了HIV/AIDS对行动主义的委身和社会底层的动员。此外,污名和社会死亡的巨大否定性也驱使行动主义者重建对HIV检测呈阳性人群新的、正面的身份认同,并促使他们思考,作为一名公民-行动主义者和一项社会运动的成员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2.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3.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然而直至目前,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1995:3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4.
蒙古—突厥史诗中的英雄及其骏马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及其骏马同时诞生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将自己的主人拖出地面的再生母题之间的结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被敌人抛入地下之后英雄的骏马用尾巴把主人从地下拖出地面的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先于英雄的诞生而出生的特异诞生母题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置换关系。两者都是英雄的诞生仪式。  相似文献   
65.
仪式的效力:理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人类学对宗教与人类心灵关系的讨论分为两类,一类把焦点放在心灵的思维层面上,另一类则关注于心灵在宗教实践中的全面性经验.前者讨论的对象涵括神话与仪式,后者则聚焦于仪式研究.Durkheim对宗教研究的方向做了两个重要的扭转,第一个是把宗教研究变成了社会研究;另一个则是把宗教研究变成了仪式研究,忽略行动者主观的信念.对于仪式研究学者们关注仪式的效力,仪式展演的效力,以及萨满仪式的效力和音乐、舞蹈与身体动作的效力.由此可见,仪式是一种宗教的实践活动,它正是人们用以体验、建构宗教真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6.
传统的傣泰编年史认为洛人是东南亚大陆傣泰王国的原住民.傣泰人定居于肥沃的河谷低地以后,政治上控制了洛人原住民.为了彻底统治洛人,傣泰统治阶级认同洛人的存在并融入他们的文化,祭拜洛人守护神、让洛人参加重要的王室仪式等,这都反映了洛人对傣泰王国的特殊意义.洛人和傣泰人生活在一起,资源与文化共享.洛人的历史正是景栋历史与清迈历史的发端.无人知晓傣泰人历史上从何迁徙而来,但洛人却在这里安居了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67.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西北弓村"转灯"仪式的实地研究与描述,分析了仪 式在社区社会资本创建中的意义,认为社区民间仪式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合作水平和自组织能力.文章同时指出,社区仪式的衰退会造成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只有通过仪式创新或创建其他形式的组织或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中国民族》2007,(10):69-69
9月12日上午,民族出版社向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赠书仪式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大楼举行。参与捐赠图书的单位的领导:民族出版社社长禹宾熙、民族团结杂志社社长李建辉、总编辑郭正英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韩正明、县长安国锋、人大主任秦学仁、政协主席高林俊等有关领导等出席了赠书仪式。  相似文献   
70.
作为文化的载体,仪式能让参与其中的个体感受到仪式传递的文化与价值观。高校校园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发挥着价值导向、文化育人、情感升华、身份认同、行为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展仪式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仪式的针对性和真实性。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仪式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仪式教育体系、尊重主体需求等打造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校园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