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莫里茨·盖格尔是现象学美学的奠基者,为了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自足的特殊科学,他在对各种事实论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价值论美学,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去把握审美价值所隶属的现象以及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审美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32.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33.
审美的逻辑体性是美学内在本质与可能性的表达。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审美逻辑体性使幻觉性本质与现实性本质趋向统一,在审美转换中实现审美创造,使一切存在物具备了审美的知识形式时,绽现为现实化的审美成果。  相似文献   
34.
论述了数字经济十大原理,解决了数字经济逻辑内核、运行机制、发展趋势等三大核心问题,从哲学方法论、价值理论、生产与消费理论、组织理论和对策论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首先,数字经济的逻辑内核也是数字经济的存在前提:离散主义(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离散的;制度价值论价值论),制度规定价值的测度空间;稀缺二元性(逻辑起点),社会资源是绝对稀缺的。其次,数字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指生产与消费理论:量化理性(理性论),人的理性可以量化和管控;分布效用分析(效用论),分布革命终结了边际革命;数字大生产(生产消费理论),消费和生产具有同一性;深度博弈论(分析工具),数字关系与数字策略全方位融合。最后,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平台模式(组织理论),经济组织平台化;社会异化(发展理论),通往奴役之路;数字建构(经济结构),万物皆数。  相似文献   
35.
从系统论的视角,从管理的起源、管理的基本要素(主体)、组织结构(主体秩序)和管理过程(主体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管理的本质,并指出管理是以组织为载体而存在于世的生命体的意志过程,通过适应和积极面世的实践活动以界定和实现自身;从管理活动的界定、管理价值的内在性和秩序性、组织道德层次等方面论证了管理的目的论价值;从管理的方法论、原则和管理艺术等方面论证了怎样管理.从而说明了管理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6.
孙伟平 《学术界》2006,1(5):27-33
价值规范是根据什么制定和确立的?这是关系到一切价值体系的根据、前提和基础的“元问题”。在价值论、伦理学史上,一种典型的价值(道德)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推己及人”。但“推己及人”的“外推式”思路存在许多误区,如违背了主体性原则,模糊了主体间的差异,隐藏着自我中心、以己度人、强加于人、中心主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价值风险。对“推己及人”的批判导致了“内生”方式的提出,不过“内生”方式也存在许多理论和现实困难。现实的可能抉择只能是:以“内生”作为总的方向和趋势,辅之以包括“推己及人”在内的各种可能的方法,全面探索价值标准确立、价值规范生成(包括推广、检验)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38.
赵馥洁 《人文杂志》2003,2(3):41-45
"节欲"是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基础,儒、墨、道、法都主张节欲.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意义在于,它通过对主体需要的调适、对评价标准的矫正、对价值取向的引导、对人格价值的升华和对理想社会价值的建构,确立和提升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节欲"观仍有其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军 《文史哲》2006,1(6):146-15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40.
新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与非劳动价值论论战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劳动价值论一贯面临着三重考验说明非劳动要素在社会财富生产中的显著作用、解释非劳动要素收入的合理性以及论证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对价值量之偏离的连续性.然而,掉入三重陷阱并且因此求助于非劳动价值论的现象屡见不鲜.新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这种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于对该理论内在逻辑的误解(或者缺乏了解)造成的,要避免盲目说教和重复性的劳动价值论研究工作,同时,又继续经受三重考验从而"将劳动价值论进行到底",关键还在于准确把握劳动价值论的三段论式逻辑体系,特别是进一步确认价值实体一元论与价值量多元论两个统一的深层次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