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 ;二是以法济民 ,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书院教育的独立品性主要表现为“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人才标准,书院生徒“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学术独立与讲学自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理学家与书院深度相契,开创出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传统。位列天下“三书院”、“四书院”、“五书院”中的岳麓与石鼓,更是湖湘之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乾淳之际,朱子所作《石鼓书院记》意在为天下书院建设提供范式,实为湖湘文化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石鼓书院在纠正科举俗学之余,倡导传道济民,开湖湘实学之风。山长讲学兼采诸家,辑成《石鼓论语问答》,刊刻《尚书全解》,扩大湖湘之学谱系。宋末石鼓于战火中重建,习武备战,扩充田产,担起乱世中传承文脉的重任,成为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跨对话的方法论允许对话各方把各自在世界中存在的冲突作为开放的探索进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相遇,即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丝绸之路上。从基督教的视角看,是多马传道会改变了佛教的特点,把佛教引向了有神论的一边(因此有了大乘佛教),并首次将佛法介绍到了西方;从佛教的视角看,则是阿育王的使团将佛法带到了西方世界,并启发了艾赛尼派思想,耶稣接受最初来自该教派随后又离开该教派的施洗约翰的洗礼,把福音带到了另一个方向。佛教和基督教在东西方文明的相遇上都有一些正确的说理。佛教经典《法华经》中的寓言故事可视为我们今天开创多声音的文明对话而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找到的一个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北方论丛》2010,(3):25-27
明代中期"心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晚明小说的潮流和风尚,在"主情"、"性灵"的文学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晚明绝大多数文人都坚持,文学对真心真情的追求不能逾越儒家传统伦理的范围。明代文人认为小说具有"劝惩教化"价值功能,尤其是通俗小说作品,对于教化百姓知晓伦常道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传道书>作为圣经智慧文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所罗门智慧的解构特点.如果说<箴言>和<雅歌>结合神的启示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了普世的人生智慧,那么<传道书>则用神的启示智慧解构了人生智慧.<传道书>的主题是,质疑人生智慧和努力的价值,指出世界和历史都处于永恒循环之中,得出悲观、失望的结论.然而,它仍然坚持神的启示智慧高于外邦人的智慧,既认识到外邦人智慧必不可少,又意识到其有限性,从而达到了坚定以色列人的启示智慧和信念之目的,为新约时代彻底解构和完全超越外邦人智慧作了必要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17.
由太虚法师首倡的人间佛教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界智慧的结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弘扬,业已成为当代佛教恩潮的主流思想。而在当代台湾弘扬与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人物中,传道法师因其突出贡献而广受各界关注。文章旨在对传道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拍卖场上,国内当代高端工艺美术作品均表现突出,价格快速上涨,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黑马。  相似文献   
19.
晚清舶来品:西洋吕宋票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彩票于中国而言,是一舶来品.最早在中国销售的彩票是菲律宾创设的吕宋票.对于吕宋票,国人经历了由置疑到趋之若骛的转变;而吕宋票在中国,也有着或禁或弛的纷争,其原由在于不同主体对吕宋票"迹近赌博"与"以济民需"的差异认知.  相似文献   
20.
邹守益是江右乃至王门一传弟子当中与地方官员交游最多的学者,他在江西各地的讲会数量与相应地区官员的交游数量、亲王学官员的数量成正比,说明地方官员对讲会的参与、支持是学术在地方深入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官员参与或推动讲学的四种情形看,他们与王学的密切程度不一,但总体上对讲会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守益与认同王学的官员以道谊相勉,具有以学术引导官员的意识自觉和传道热诚,这是在嘉靖一朝直接的“上行”路线无法施展的形势下,邹守益等阳明学者“下化”路线中一个重要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