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民国以来的政治乱象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颓败景象,使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决心通过抨击传统伦理思想体系、批判资本主义道德文明的方式,达到革新伦理、改造旧邦的目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为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探寻中国的新伦理思想体系提供了理论来源,他们开始尝试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无产阶级伦理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伦理思想的转型。考察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伦理思想转型所作的尝试与努力,既可以回顾他们探索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心路历程,探寻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体系建构的早期路径,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2.
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或情感要素在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郭店楚简先儒文本的发现 ,于这一研究又增添了新的材料和活力。“情”、性情观念是如何进入先儒的伦理视野 ,以及性情观和与其相关的理念在先儒思想史上如何逐步地获得展开 ,构成了本文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53.
孔子伦理的核心“仁”与基督伦理核心的“博爱”都是以人心的共同感受性为前提,而要求推己及人、视人如己、助人爱人。但基督伦理与孔子伦理在三个层面上存在着巨大差别,因为前者皈依上帝,后者回到生活。所以,前者爱无差等,博爱众生,后者爱有差等,尊卑有序;前者向上帝赎罪,企求来世,万物一切都是人和神的交流与对话,无需对人间投入精力和热情;后者与自然同在,重视此岸,不去向外超越而反身人际,安于家国族类。前者尊崇灵魂,鄙视肉体,追求生命的超越;后者灵肉兼顾,情理交融,重修养、重践履。前者禁欲,后者中庸、平衡。  相似文献   
54.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早期蒙古史的编年体史学文献,在这本记载成吉思汗家族以及早期蒙古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体现在“孝道”、“忠诚信义”、“男尊女卑”、“团结自强”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渗透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积淀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55.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相当系统而丰富的社会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之贪得无厌的共性、对正确幸福观的无知和不懂得欲望的节制是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基于这种认识,他猛烈抨击了人类劣根性的突显表现者———富人,论述了他的幸福观和节制欲望的意义,提出了相当完整的道德伦理律条,以期造就好公民、好青年、好富人、好官员、好妇女、好父亲和令人尊敬的好老人。同时,他强调教育在塑造国民崇高精神品性中的巨大作用,并深入讨论了教育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6.
教化:荀子伦理思想的本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荀子继承“周孔教化”的宏愿,在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教化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他以性恶论为基础提出教化的必要性,认为要实现教化的目的,则所教之物必须入于人心而涵化之。其要在于养情正行而起伪化性,具体途径则是通过礼教和乐教、五经之教等方式来实现教化目的。可以说,荀子的伦理思想特别明确地以教化为本旨。就教化理论而言,其逻辑之严密,体系之完整,在先秦儒家中,皆属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57.
文章论述了儒学文化中“天人合一”客观认识的根本特性,指出,按照这一特征,中国古代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张,并未仅仅停留在自然环境的单一层面上,而是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多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又成了热仃话题。许多海内外学者把目光转向东方.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尤其是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一更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这些年来,国内已出版、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论文。令人遗憾的是,研究者们把精力都放到古代政治家、哲学家的伦理思想、理论体系上.而对普通大众日常的道  相似文献   
59.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但是,一定的制度和法律并不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而是必须经过受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人的伦理精神的观照。邓小平关于制度伦理的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李继武 《人文杂志》2005,(3):153-156
道教戒律是道教为了自身的巩固和发展,要求信徒遵守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准则。道教戒律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等广泛的关系都提出了相应的伦理思想并制定了相应的道德规范,该伦理思想随着道教的发展和教化过程,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道教戒律的具体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道教戒律和道教伦理思想有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