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3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435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10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387篇
理论方法论   383篇
综合类   4714篇
社会学   539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763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5 毫秒
41.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道林则认为小大皆未适逍遥。各家都企图立足庄子思想,揭示逍遥之旨。庄子之进路在于通过“小大之辩”,进而超越“小大之辩”,进入逍遥之境。  相似文献   
42.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43.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44.
郭嵩焘的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望 《学术研究》2003,(8):111-116
作为支持洋务运动最早的一批人士之一,郭嵩焘一直思索着中国的根本出路。晚年的他看到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没有使中国有多少起色,开始严厉指责洋务运动的弊端。他提出富强之本应是“人心风俗、纪纲法度”,企图从人心入手,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郭嵩焘是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者,他赞美西方,绝非想把中国变成西方,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内部弊端。在他看来,西方的制度所包含着的实质精神(如求实、便民等)与中国的圣人之教有相通之处。他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赞美和对中国现状的抨击,力图重建秦汉以来失落几千年的真正的儒家圣人之治。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试图勾勒出先秦至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变化的历史流程与美学指向,并在此背景上澄清山水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中国艺术中对自然的认识,从先秦历晋宋再到唐代,经过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作者侧重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指出从晋宋到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满足自然景物的外在形式,到探究山水的内在意蕴与意趣;由物我并峙.转变为物我交融,情景合一;就美感认识层次而言,由属耳流目,极视听之娱,上升为怡神悦志,通过礼赞自然,获得对宇宙人生的审美顿悟。  相似文献   
46.
辛弃疾的词、黄庭坚的诗,都以善于用典而著称。但辛词与黄诗用典则又有不同:辛词用常典,沿用原意,用典自然,而黄诗用典冷僻,以故为新,“宁不工而不肯不典”。作者时代、经历、文学主张和作品体裁等多方面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土工合成材料与风积砂土界面作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作用特性是关键的技术指标.因此利用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作用特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经编土工格栅、无纺土工布和土工网为加筋材料,以风积砂为填料。通过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与风积砂土的界面作用特性.为沙漠地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风积砂土工程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力阻挠刘邦的统一战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9.
全聚焦模式下的《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庄文岩 《学术交流》2005,(6):160-164
《所罗门之歌》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全聚焦结构模式,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客观冷静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使《所罗门之歌》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第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0.
通过扩展基础加筋风积砂地基的室内模型上拔试验 ,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案的加筋土体在极限上拔承载力 ,并提出了加筋风积砂土体的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