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0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449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525篇
人才学   13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764篇
理论方法论   777篇
综合类   7725篇
社会学   510篇
统计学   8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287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79篇
  2008年   1213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贾显维 《人才开发》2002,(10):18-1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培养拥有高深知识的创造性人才是各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因素。正如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相似文献   
115.
对法学家自身的职业伦理进行描述与反思是中国法学家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展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选择十种法学核心期刊,围绕论文的采用与发表这个主题进行数据统计与动态分析,可以初步认为,中国法学家的职业权力行使状况令人忧虑。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看,中国法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职业共同体,却形成了一个内部性的关系共同体。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是中国法学家共同体建立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大晟府与教坊关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坊是两宋时期最重要的俗乐机构,北宋中前期先后分属宣徽院、太常寺管辖.大晟府成立于北宋末年,是朝廷正式的音乐管理机构.关于大晟府成立期间教坊的归属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本文认为,北宋末年的教坊确为大晟府的属下机构之一,而这一结论之所以被质疑,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坊主理的音乐为俗乐性质,与宋代王朝的宫廷内部的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大晟府所行使的对教坊的管理权就难免会为宫廷内侍机构所分享.  相似文献   
117.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失衡,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导致大学职能异化,学术人员积极性受挫,因此,大力提升学术权力,是实现我国高校学术繁荣、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论题在分析我国高校权力失衡的原因后,从大学的本质出发,对学术权力作了定位,并就如何提升学术权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8.
高校学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道德是当前学生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当前高校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为不勤、不真、不诚等三个方面,造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规范缺少、制度缺陷、风气不正等.而要构建高校学生学术道德必须做到:(1)倡导良德;(2)净化环境;(3)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19.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20.
陈伏兰 《科学咨询》2008,(20):64-64
怀着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无比崇敬,我参加了2006年11 月在西南大学举办的全国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与新农村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我深受震撼与鼓舞.在90高龄却葆有青春激情的中国陶研会会长方明老先生的引领下,我知道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的陶行知;"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古圣寺无言的墙壁处处彰显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光芒.在先哲陶子的思想烛照之下,我感受到自我的微小与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