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纪昀足可称为首屈一指的批评大师。他一方面“坐集千古之智”,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中国传统批评方法加以集大成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以“儒者气象”的批评风格展示出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文化精神。本文从“关切与理解”、“雍容与平和”两个主要的方面论述纪昀的批评风格,并揭示了这一风格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当代学术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在金岳霖先生看来,林宰平“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读书人,是我惟一遇见的儒者。”在孤傲的梁漱溟先生限里,他是“衷心尊敬服膺的一位长者”,“其人品之可钦敬,其学识之可佩服,为我一生所仅见”。而在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胡适、钱穆等著名学者的传记或回忆录中也常常能见到与林宰平交往的记录。  相似文献   
43.
陶汝鼐是明末清初活跃在长沙、宁乡一带的著名作家。他入清后号"忍头陀",但他并没有发沩山,遁入空门,而是借此表现对清王朝的韧性反抗。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进明学,承明恩,为明宦,内心不服清;起佛号,交佛友,著佛书,终身自称儒。只有认识他立身处世的这种思想意识,才能准确解读他晚年大量诗文创作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44.
以宋濂的人生起落为主线,从人生期待与角色扮演两个角度,可探讨其仕明前后的心态变化。儒者身份和济世情怀是宋濂弃元仕明的主要原因。明初,宋濂因政治影响而逐渐丧失儒者身份,沦为“文人”角色。这种不以文人自期而终归文人的心态变化,造成了宋濂文章由沉雄尚气到中正典雅的演变。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宋濂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元明之际文化思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45.
略论北宋儒家士大夫在儒学复兴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儒家士大夫在儒学复兴运动中 ,从时代要求出发 ,结合社会现实和理论发展的需要 ,不仅张扬了儒家价值系统中“积极有为”的“道” ,而且把儒家学说义理化、人文化 ,重建了儒家知识系统的“学”。这既适应了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思想统治的需要 ,又为儒学的发展和宋学的崛起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46.
儒有其“道” ,此“道”在于涵贯“中庸”祈向的“率性” ,或其真蕴毕竟归落于“率性”的“中庸” ;它呈现于每个人“率性”而致“中”的切己的生命趋赴中 ,却又不尽于任何经验个人的孜孜不懈的践履。儒有其“教” ,此“教”可谓一种启迪人的心灵境界或生命自觉的教化 ;儒也可以以“学”相称 ,但儒学之“学”重在于“觉”。学以致“道”、修于儒“教”而使自己心灵境界成其一格的人可称之为儒者 ,真正的儒者从来就不把自己囿于反躬自省以诚意、正心的一度 ,他也对人在对象世界可能实现的价值有着相应深切的关怀。  相似文献   
47.
刘宗贤 《东岳论丛》2001,22(2):85-8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明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云 :“盖自弘治、正德之际 ,天下之士 ,厌常喜新 ,风会之变 ,已有其所从来……。”这里 ,所谓厌常喜新的风会之变是从陈白沙之前开始孕育 ,而至陈白沙始有明显表现的。是陈白沙结束了朱熹学说的一统天下 ,而在阳明之前开明代心学风气之先的。之所以如此 ,固然有其时代背景 ,亦与陈白沙个人的生活经历、理想追求与道德情怀密切相关。从陈白沙时代的哲学意趣 ,陈白沙的处世哲学及人生境界等方面来分析 ,可以说明他是如何在个人的心性体验中把道家的人性自然、精神自由思想巧妙地融于儒家哲学中的。而在人生哲学中融会道家思想 ,正是陈白沙对宋以来理学发展的贡献 ,是他开风气之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8.
儒学在创立后迅速成为显学,形成了庞大的儒者队伍。儒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形象的构建在战国末期完成。这个过程始创于孔子,孔子的儒者形象存在理想人格与社会专制现实的矛盾。孟子发展了其理想人格的一面,荀子则主要发展了其现实的一面,达成了儒者社会角色与专制体制的协调,完成了儒者形象构建的定型  相似文献   
49.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与日本江户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 ,对日本的江户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6 3 9年日本的锁国政策不但没有中断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反而比以往更加密切。江户时代 ,随着中国商船运往日本的图书贸易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先后批量运往日本。至于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被日本认识和接受 ,前期主要通过以清田儋叟为代表的儒者群 ,后期则主要以泷泽马琴为代表的作家群  相似文献   
50.
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张履祥,盘桓于遗世与济世之间进行人生抉择,因为遗民与儒者的双重身份而有着内在的紧张,从而有了其将理学实践于乡村的遗世之中的济世、遗民儒者的济世;有了其在身后的三百多年间,遗世与济世交互突出而被塑造为明之遗民或清之大儒.但是其遗世是外在之表层,而济世则是内在之深层,济世主导遗世,儒者才是遗民之底色,并且从中表现出其特殊的名节观与出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