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24篇
  免费   2220篇
  国内免费   598篇
管理学   10726篇
劳动科学   642篇
民族学   1999篇
人才学   4235篇
人口学   660篇
丛书文集   20956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426篇
综合类   53379篇
社会学   13162篇
统计学   1055篇
  2024年   543篇
  2023年   1783篇
  2022年   1120篇
  2021年   2364篇
  2020年   1845篇
  2019年   2245篇
  2018年   841篇
  2017年   1987篇
  2016年   2577篇
  2015年   3738篇
  2014年   7978篇
  2013年   6679篇
  2012年   7205篇
  2011年   8463篇
  2010年   7604篇
  2009年   8539篇
  2008年   8556篇
  2007年   6363篇
  2006年   5731篇
  2005年   5299篇
  2004年   4310篇
  2003年   4240篇
  2002年   3704篇
  2001年   3318篇
  2000年   2700篇
  1999年   1368篇
  1998年   707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君与无君乃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论辩。郭象持有君的论点,且认为君主当无为。现代学者萧公权指出郭象这种观点存在矛盾,因为君主既然无为,那么政治的运行是否必然需要君主?本文认为,郭象的君主观念可以通过其自然哲学得到圆融的解释。郭象一方面认为君主须通过无为来使万物各自完足其自然之性;同时又强调君主的有为,即:君主自身需贤能、具备良好的鉴别力,识别人才,使社会更好地运行。关注到君主有为的层面,方能更全面地理解郭象的有君论。  相似文献   
102.
103.
随着不断深入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改革,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传授体育知识和管理学生,诞生了一种以赏识教学来驾驭学生的新模式。本文浅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探讨了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4.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流派。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学派学家都提出了自己对游戏的不同观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之间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儿童在同伴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游戏是儿童释放攻击性驱力的最好途径,有助于儿童学会在与别人交往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友好的交往方式,从而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由此,从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社会性行为三方面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教育人道主义精神强调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权利、自由和价值,把学生、教师当人看,教学为人存在,使人成为人。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承过程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包括:学徒入学的自愿性、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过程的默会性、有合乎时代的文化传承、教学与生活合一、注重自主创新和发展。这些方面在西方现代学徒制中也有较为清晰的体现。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人道精神的着力点还包括加强对“师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职业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06.
在哲学史研究中,对哲学家之哲学的解读与其私人生活的考察之间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却又不易回答的问题。而且,正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本质主义理解是不可能的一样,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一个本质主义的解答。不过,借助两种哲学类型的区分以及哲学史研究过程的三阶段划分,我们能够相对具体而又深入地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