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21.
江怡 《江汉论坛》2007,3(12):26-29
政治统治者履行公共权力的过程就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其过程会有相当多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经济行为,国家或政府是公共秩序的守护者和公共物品的供应者.政府也是"经济人",但其经济行为必须理性,政府的理念是公平和正义,政府的职责在于建立一种"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22.
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渊鑫 《兰州学刊》2003,(2):99-10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最古老的原则之一 ,它在外国法的适用和外国法院的判决和仲裁的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 ,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各国的国际私法都采用这一制度 ,以维护本国的法律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从建国之日起 ,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直持肯定的态度。虽然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已经制订并且运用于司法实践 ,但是该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完善。本文以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实践为基础 ,分析其不足 ,指出如何更好地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23.
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而言 ,秩序都是最为基本的价值 ,正是有了秩序 ,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从功能的角度分析 ,政治这样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为了维系人类的公共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价值的角度说 ,政治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在人类的公共生活中建立有效的秩序。政治文明的性质规定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方向就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公共秩序。政治的文明化过程 ,实际上正是人类一直在努力逐渐脱离野蛮、抛弃动物世界中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过程 ,而这一目标正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共秩序来实现的。合理的公共秩序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是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文化公理相一致 ,并以社会大多数成员自愿合作和普遍承认为基础所形成的秩序。关于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观念和标准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4.
论公共秩序保留的功能与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秩序保留具有消除隐含在冲突规范中的某种危险性的功能,并作为国际私法的安全阀而存在。但由于公共秩序保留赋予了法官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常常会滥用这一制度。各国主要从立法措辞、立法标准、排除外国法后应适用的法律等方面加以限制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我国也应该结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合理、正确地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25.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公共生活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个人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公共秩序、公共利益、价值共识、公共精神越来越重要。公共精神是人们以利他的方式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对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公共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发展民主政治、抑制腐败的强大力量,是提高社会公德的时代呼呼。培育公共精神,需要鼓励公民投身公共生活实践,重视教育在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公共精神的推广提供外在保障,同时要加强公职人员公共精神的培养,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徐晶 《民族学刊》2012,3(1):89-90
近年来,汉学人类学研究越来越引人历史纬度,“历史田野”遂成为民族志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历史的民族志”可以呈现出“过往的一段岁月”,但它却绝非是静态的“过去时”。  相似文献   
127.
该文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各国立法趋势,对公共秩序保留的涵义、适用对象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对我国未来民法典涉外篇中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立法规定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8.
高空抛物入罪有其必要性.与最初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相比,《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罪规定为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将对其构成特征认定产生重大影响.高空有其特定含义且不同于高处,但高空应当包含高处.高空抛物不同于高空坠物."物"的范畴不应做特别限制.高空抛物罪的"情节严重"有待司法解释明确.高空抛物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  相似文献   
129.
《民法典》第1077条针对离婚登记设置了30日的冷静期。设立离婚冷静期,是立法对“闪婚闪离”社会现象的回应,对减少草率型、冲动型离婚,保障稳定完整融洽的婚姻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以来,适用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有效规避登记离婚冷静期,离婚双方当事人多选择到法院起诉快速调解离婚,造成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为了推进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设立诉讼离婚冷静期、构建登记离婚冷静期与诉讼离婚冷静期对接规则、区分设置离婚冷静期区间及适用条件等措施,不断探索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