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往往在相互交往中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在这种主流趋势之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该制度本身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缺陷,因此,我国应当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谨慎适用与适当给予适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达到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良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排除和适用外国法的一种重要制度,在外国法适用申历来起着"安全阀"的作用.但随着国际交往加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法律趋同化的影响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各国法律中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从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出发,可以看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即各国将更加重视并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全球公共秩序统一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公共秩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3.
刍议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法律规避理论的渊源,在进一步探讨法律规避理论的构成及认定的基础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涉外编第61条作了全面的评析,就其修订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4.
65.
公序良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是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因此各国法律均注重公序良俗与成文法的兼容。我国民法作为法律移植的成果,在公序良俗方面既割断了与中华法系的传承,也未顾及两大法系设立公序良俗制度的价值意义。回溯两大法系公序良俗制度并进行重新评价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6.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断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以相关统计数字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时,应结合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进行双重判断并排除适用传播性理论的情形。将造成被害人的近亲属的相关伤害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时应从严把握。此外,本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似文献   
67.
石志刚 《阴山学刊》2021,(1):106-112
基层社会治理在我国迈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从协商民主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协商民主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商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对策三个部分分析,可以对协商民主进行新的诠释,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社会治...  相似文献   
68.
自由指向普遍而持久的价值,是人们心中共同的向往,这种向往无论是在民族之间、个人之间,还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都是共同的.但是自由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什么样的自由是可以实现的自由,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当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所向往和主张的自由要怎么样实现?  相似文献   
69.
200多年来,各国国际私法学者围绕法律规避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若干针锋相对的观点。梳理和思考这些观点将是一项很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经过梳理和反思,得出以下结论:法律规避是一种合法行为;法律规避独立于公共秩序保留;直接适用的法律不能代替反法律规避制度;法律规避的手段是改变连接点或者改变连接点指向的具体事实以及各国应当承认法律规避的效力。  相似文献   
70.
自2013年9月9日“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学界对寻衅滋事罪的司法扩大化适用问题颇有争议,对《解释》进行合理解读,有利于防止寻衅滋事罪不当扩大。《解释》肯定了信息网络属于公共场所、公共秩序不限于公共场所秩序,具有合理性,但为防止寻衅滋事罪的滥用,只有具有公开属性的信息网络才属于公共场所,同时仅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不属于网络寻衅滋事。实践中应严格认定“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要求司法机关严格举证行为与“严格混乱”的因果关系,处罚上做好刑行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