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67篇
  免费   2459篇
  国内免费   509篇
管理学   17002篇
劳动科学   1219篇
民族学   1137篇
人才学   2834篇
人口学   797篇
丛书文集   17783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3722篇
综合类   38317篇
社会学   6279篇
统计学   2244篇
  2024年   642篇
  2023年   2408篇
  2022年   1989篇
  2021年   2765篇
  2020年   2350篇
  2019年   2104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1686篇
  2016年   2095篇
  2015年   3110篇
  2014年   6859篇
  2013年   5075篇
  2012年   5563篇
  2011年   6608篇
  2010年   6401篇
  2009年   6372篇
  2008年   6825篇
  2007年   4899篇
  2006年   4226篇
  2005年   4017篇
  2004年   3322篇
  2003年   3013篇
  2002年   2486篇
  2001年   1985篇
  2000年   1482篇
  1999年   621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5.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作为党的新兴执政理念,倡导“多元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伴随社会治理理念的持续发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政府不断探索求新的试验田。在基层,社区居民、村落居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形式,为营造基层协商空间提供了制度化参与平台;但介于许多协商形式是长期制度实践的结果,其在程序化方面尚未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受传统“权威性自治”思维的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压缩了基层协商讨论的自治空间。因此,优化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维护并开拓基层协商空间,成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伊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其突出的个人素质表现在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创制治病汤液几方面,即懂得如何吃饭、种地和治病。这正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内政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与戎"等国家大事。如此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于思索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的内设机构一直在膨胀之中。由于发展的驱动、办学资源的诱惑、现代化产生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在效率机制的作用下,大学不断成立一些新的机构。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大学为了自身的合法性,成立了与政府具有高度同构性的内部机构。同时,模仿性机制导致大学间相互的模仿和攀比,从而使不同类型大学的内设机构全面膨胀。  相似文献   
19.
20.
儒家"礼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敬民""尚仁""贵和"是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在地传承了儒家以民为本、以仁为怀、以和为"魂"的"礼治"思想。中国共产党从儒家"礼治"思想汲取智慧养料的同时,又用现代性的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意涵。具体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儒家"礼治"思想中有关"敬民"的对象范围、"尚仁"的取舍之法以及"贵和"的践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